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湖南国企: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
2022-11-21 记者 白田田 史卫燕 长沙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衡钢研发人员在攻关海底管线管“卡脖子”技术难题。资料照片

  有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平台121个,在全省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布局了16个;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多个高端材料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梳理湖南国有企业改革成绩单,科技创新是重要内容。

  目前,湖南企业创新综合指标位列全国第八,国有企业是其中的“排头兵”。着力转型升级、聚焦关键领域、革新体制机制,湖南国企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向新而生”促转型

  今年8月,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列榜单第421位,成为首家上榜湘企。这家湖南国企中的领军企业,正是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典型样本。

  湖南钢铁集团历史悠久,旗下的湘钢、涟钢、衡钢均创建于1958年。相比于国内其他企业,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钢铁集团并没有多少优势,一度陷入亏损的困境。

  近年来,湖南钢铁集团聚焦钢铁主业,迈开“向新而生”的步子。其中,湘钢“5G智慧工厂”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5G案例集;涟钢是全球技术最先进的汽车板生产企业之一;衡钢以高端品种、高端市场、高端客户为主要目标进行结构调整。

  几个创新驱动的指标可见一斑:2021年,湖南钢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100亿元,利润总额150亿元,效益排名行业前五;重点品种钢占比超过55%;实物劳动生产率由2015年760吨钢/人,提高到2021年的1530吨钢/人,跻身行业领先水平。

  湖南钢铁集团企业管理部部长汤建华说:“十年前,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时,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现在进入世界500强,这是改革创新的十年,是波澜壮阔的十年。”

  作为制造业大省,湖南省国有企业中不少从事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相对传统的产业。近年来,众多像湖南钢铁集团这样的“老字号”国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敏捷应对市场变化,焕发了新活力。

  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省属国企,主要生产食盐,这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行当。2020年,湖南轻盐集团洞悉单一的加碘盐已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国内首倡食用盐高端战略。2021年,湖南轻盐集团推出纯度达到99.7%的高端盐系列。

  食盐纯度的提升,离不开技术创新。据了解,湖南轻盐建立了“1+6”两级科技创新体系,同时推动校企合作,成立湖南省井矿盐研究中心,建立了“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博士后创新中心雪天工作站”。

  “‘小小的盐粒’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不再只是人们印象中的低附加值产品。”湖南轻盐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岳元媛介绍说,企业相继完成增鲜控钠盐、医用软水盐等新品研发,并在盐碱化工行业崭露头角。

  高端化转型、产业链延伸,让湖南轻盐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湖南轻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雪天盐业发布的202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3.44%,净利润同比增长149.25%。

  攻坚克难显担当

  被称为“21世纪的金属”的钛,广泛应用于大飞机、核电、舰船等。10多年前,尽管中国钛工业初具规模,但高端钛产品普遍依赖进口。

  2006年,湘投金天科技集团紧贴国家战略需求,决定进入钛材料领域。湘投金天科技集团战略发展部副经理吕彦杰说,企业通过引进人才、和钢厂合作,前后反复做了32次实验,终于在2007年5月生产出国内第一个大卷重宽幅热轧钛带卷。

  之后,湘投金天科技集团又接连研发航空高端装备用钛合金部件、高品质冷轧钛带卷、薄壁高性能钛焊管。航空用的钛焊管,壁厚只有0.5毫米,且是异形件,产品要经过极为严苛的试验和认证。2017年左右,这家企业的产品成功进入世界知名飞机制造商的供应链。

  “十年磨一剑。如今我们的钛焊管不仅能够替代进口,还实现了批量出口,抢占欧美、日韩等国外主流市场。”吕彦杰说。

  类似的攻坚克难案例不胜枚举。在湖南,众多国企紧盯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集中力量推进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比如,衡钢与中海油合作研发,攻克深水立管成分设计、尺寸精度、机械性能等技术难题,为“深海一号”供应首批国产大口径深水立管,打破了国外垄断;以农药为主业的海利集团围绕“粮食安全”等重大课题谋求发展,相继攻克了关键农药中间体、高效杀虫剂、绿色储粮防护剂等核心技术。

  除此之外,湖南国企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难险重”事项上,也挺身在前、勇于创新。

  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的“世界锑都”锡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锑品供应基地,至今已有130多年的采炼历史。然而,锑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固废砷碱渣数量巨大,其无害化处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2013年,湖南省将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一号重点工程”,包括锡矿山等在内的五大矿区打响了污染治理攻坚战。2019年,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原湖南黄金集团)受湖南省委省政府委托,接过处理砷碱渣的重任,联合中南大学等单位开展攻关。

  2021年底,历经三次技术迭代,砷碱渣无害化处理技术顺利通过专家组的技术评审和整体竣工验收。目前,每年2万吨的处理装置已投入运行。项目现场负责人彭竣说:“在生态治理这类重大问题上,国有企业不讲条件、不遗余力,彰显了新担当。”

  理顺机制添动力

  湖南海利集团农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杜升华在国企工作了25年,他切身感受到研发的“含金量”。

  今年上半年,杜升华经过自主申报、公开答辩,凭借高毒农药低毒化产品等产业化成果获得30万元中长期激励。和他同时拿到这项激励的总共有10位同事,最高的激励资金有60万元。

  “原来在国企做好做坏一个样。”杜升华颇有感触地说,“现在的激励政策主要依据产业化成果等实际贡献,大家争相比学赶超,都想做出更大成绩。”

  湖南海利集团有关负责人说,过去一段时间,企业人才流失很严重。如今,10多名从海利流失出去的人才又回来了,下属研究院到了晚上也是灯火通明,形成了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

  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激励机制。近年来,湖南国企在人才队伍、薪酬体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锐意改革,不断激活创新这池“春水”。有的国企设立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提升有效专利增长数量,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有的国企实施“揭榜挂帅”、科研经费承包和项目负责人等制度。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科改示范企业”名单中,湖南4家在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国企上榜。其中,湘投金天科技集团连续两次在“科改示范企业”专项考核评估中获评“优秀”。

  湘投金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孙力说,通过“科改示范行动”,企业着力破解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新动能不足等问题,实现了科技创新和经营业绩的“同频共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这些县级市何以“跻身”大城市?

这些县级市何以“跻身”大城市?

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四个县级市强势跻身大城市彰显了县域经济的巨大潜力,也给未来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制度创新重点项目双过百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三年大变样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