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中银协秘书长刘峰:银行要因地制宜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
2022-11-18 记者 刘玉龙 吴丛司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是银行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重点方向。3亿新市民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形成就业、创业、住房、养老等多元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银行机构拓展新业务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由于新市民跨区域流动性强、创业形态灵活、基础信息不充分等特征,服务新市民将倒逼银行加强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设计和科研能力,有利于推动银行机构形成更加多元的发展模式。”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说。

  刘峰近日在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主办的“抗风险·强韧性·高质量——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时作出上述表述。

  刘峰分析,目前,我国新市民群体大约有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超过20%,银行业优化对创业新市民和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短期看有利于保就业、稳民生、促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至关重要。长期看,有助于促进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扩大内需、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刘峰介绍,近年来,银行业服务新市民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强化对新市民创业就业金融支持。银行机构通过优化调整已有信贷产品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扩大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专项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在账户服务手续费等方面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截至6月末,银行业开发的新市民专属贷款余额达1.2万亿元。

  二是加强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要求。通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畅通住房公积金服务和使用渠道,为新市民合理购房需求提供信贷资金。

  三是完善养老金融服务,增强新市民基础民生领域保障,加大对养老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合理满足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需求,助力提高社保和医保服务效率,对金融服务渠道进行适老化升级改造,为银发群体提供综合养老金融服务。

  四是持续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助力保障合法权益。银行业广泛组织开展针对新市民的金融知识普及,防欺诈、防范非法集资等专题宣传,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及时做好金融风险提示,增强新市民风险防范意识,在薪资代发等方面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

  刘峰表示,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银行业要综合考虑本行实际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勇于探索,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现金融服务的时代性、创新性和普惠性。对此,他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统筹规划,将新市民金融服务纳入全行重点战略规划进行议题谋划,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一体推进,将新市民金融服务作为银行机构转型发展的契机,助推实现可持续发展,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服务新市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强化系统思维,银行机构要在制度流程、产品设计、业务模式、风控机制设立新市民专营团队或特色分支机构,做到新市民走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匹配度。建立健全契合新市民特点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到更多新市民群体和场景中。

  三是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大数据及智能风控应用,努力打造全流程、线上化、一站式服务体系,将金融服务嵌入新市民的生活、就业、消费等场景,打造在线场景金融服务,建立完善新市民身份标签和数据库,建立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监测评价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提高新市民服务的精准度和满意度。

  四是深化多方协同合作。新市民部分金融服务需要涉及财政、社保、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的支持,银行机构需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联动和数据信息共享,推动金融政策与财政就业、住房、社保等政策有效衔接,准确地识别新市民群体方面,加强与公安户籍系统对接合作,同时要积极争取监管部门支持,以及对相关业务的包容度,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拓宽为新市民服务的低成本资金来源,确保新市民享受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

  五是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新市民金融知识相对薄弱,获取金融信息渠道有限,银行机构要通过实体网点、线上渠道,进社区、进工厂等多种途径,主动对接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区域和企业采取符合新市民群体特点,易于理解掌握的形式,加强基础金融知识的宣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这些县级市何以“跻身”大城市?

这些县级市何以“跻身”大城市?

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四个县级市强势跻身大城市彰显了县域经济的巨大潜力,也给未来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制度创新重点项目双过百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三年大变样

宝钢股份以“智慧管理”将“智慧生产”连点成面

宝钢股份以“智慧管理”将“智慧生产”连点成面

日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全球发布了汽车板超低碳零件和净零碳路径。

·三年行动成效显著 纵深推进后续改革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