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购物,发现买了假货却遭理赔难?新报的培训班没上几节课,机构就跑路了?去医美机构想把自己整得美美的,结果却险遭毁容?不少消费者平时都没少吃这些哑巴亏。“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天眼查以3类消费陷阱为例,提醒消费者在关注维权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才能提前避过各种消费深坑,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安心消费。
避开直播购物“李鬼”难题,“知识产权”查一查
依托于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具备互动性高、价格低廉等“天时地利”的直播电商已成为消费者网络购物的重要方式之一。直播电商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因主播进入门槛低,商品、供应链审核机制有待完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时有发生。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900余家直播电商相关企业,从注册时间上看主要成立于2016-2019年。其中,19.3%的相关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4.3%的相关企业曾遭到行政处罚,严重违法信息不完全统计10余条。
根据公开报道,直播卖货存在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以假乱真等消费侵权乱象,白酒、黄金、奢侈品、保健品等贵重商品相关问题尤甚。杭州李女士通过直播购买了某知名黄金品牌首饰,开发票时才发现“李鬼”嫌疑。在天眼查App搜索公司名称,她发现这条项链的品牌在几年前就身陷商标权纠纷案件。
专家表示,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多个知识产权相关的重磅文件,企业的知产维权案例也不断增多。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不妨留个心眼,用平台“知识产权”功能辨别企业是否拥有商标著作权,看清山寨商品风险。
拒绝“毁容”,如何挑选正规医美机构?
随着颜值经济的兴起,医疗美容行业日益火爆。然而,这样一个欣欣向荣、前途无限的产业背后,一些非法的私人“工作室”“美容院”招摇行骗,医疗事故也随之浮现。想割双眼皮,却遭失败险失明;黑“工作室”偷偷摸摸,微整形险丢性命;女子贷款隆胸感染溃烂……类似新闻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医美行业鱼龙混杂,有待整改。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近10万家医美相关企业,8.8%的医美相关企业出现过经营异常,7700余家曾遭到行政处罚,近400余家相关企业有严重违法行为。
据媒体报道,上海一名女子在一家美容机构做热门医美项目“热玛吉”后,脸部皮肤被烫伤惨遭毁容。有关部门调查后发现,该美容院产品设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三无产品”,操作人员更是只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不少消费者仅仅因为对优惠活动心动,就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在北京程女士看来,接受医美手术首选正规医院开设的整形美容科。假如在民营医美机构做日常护理,就要重点关注虚假宣传、违规经营两大问题。
天眼查相关负责人介绍,想了解一家医美机构是否虚假宣传,可以在App输入机构名称,查看该企业的成立时间、经营范围里是否包含医美相关业务、该企业目前是否处于存续状态等工商信息,迅速摸底基本情况,防止被骗。如果想判断是否有违规经营的潜在风险,可使用如“天眼风险”功能,涵盖司法、经营、监管三大风险类型,按风险级别进行查看和判断。此外,天眼查广场的用户留言也可辅助判断医美机构是否靠谱。
报班前记得看看“经营风险”
天眼查数据显示,4.9%的在线教育企业曾产生过法律诉讼,其中,案由涉及“合同纠纷”的案件数量占比52.1%,10.6%的相关企业出现过经营异常。
今年2月,北京消费者投诉某国际早教机构突然闭店,“3033元购买24节课,春节后开课的第一周,店就关门了。”据了解,该早教机构对家长谎称商场消防检查暂停所有课程,实则门店已经拖欠租金数月,相关负责人无法联系。
随着市场渐趋成熟,2019年到2021年三年间,在线教育行业对应的与消费者权益相关的行政处罚则逐年略减。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在线教育涉及行政处罚的企业占比仅3.7%。
尽管如此,有律师指出,教培、健身、以及养生医美机构通常以预付卡形式吸收会员费,消费者在选择会员制收费类机构时,尤其应该注意擦亮双眼看清相关信息。通过查看“经营风险”功能判断公司经营状态是否正常,假如存在经营纠纷、经营异常、行政处罚、疑似空壳等情况,则需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