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数读政府工作报告丨从“5.5%左右”到“5.5%以内” 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
——代表委员和业界人士热议“稳就业”
2022-03-07 记者 班娟娟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就业是关乎民生的大事。5日提请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就业工作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一系列表述释放出加码稳就业的信号。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一些代表委员和业界人士表示,从去年的“5.5%左右”到今年的“5.5%以内”,就业指标的要求更高了。2022年,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要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回顾2021年,受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疫情灾情交织等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对稳就业造成不小影响。有关部门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强化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各地积极采取行动,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今年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增加到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承载数亿人就业创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面临较多困难。”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近日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这比去年“5.5%左右”的要求更高。对此,向东表示,这主要考虑到就业攸关民生和社会稳定,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压实各方稳就业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王一鸣认为,就业指标要求更高,表明就业优先政策将进一步强化。“稳住中小企业就稳住了就业基本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的一系列举措,这将助力更好实现今年稳就业目标。”

  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表示,要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各项帮扶政策要向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予以倾斜,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优化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释放出加码稳就业的信号。

  向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在税费支持、特殊困难行业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等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了稳就业需要。“通过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就业目标。”

  灵活就业是重要的就业渠道。随着劳动者择业观念变化,企业用工方式更加多样,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我国灵活就业不断增加,规模约2亿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向东表示,灵活就业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对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完善支持措施,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在恢复发展中创造更多收入稳定、保障完备、形态多样的就业岗位。”

  当前,“就业难”与“招工难”现象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全国人大代表杨杰认为,当前,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尚不匹配,产教融合精准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亟待提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完善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和长效合作机制,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系。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结合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鼓励‘互联网+职教’新型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以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建设,打破劳动者参加培训的户籍和地域限制,充分调动企业投身职业能力培训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表示。

  展望2022年全年就业形势,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认为,我国高度重视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开发柔性就业、灵活用工等新就业形态。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有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线上不拘一格巧招工 线下多方搭台拓渠道

线上不拘一格巧招工 线下多方搭台拓渠道

记者调查发现,在稳就业大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小麦管得怎样?种子有无保障?农机够用吗?

浙江国资国企“一子落”促“全盘活”

浙江国资国企“一子落”促“全盘活”

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国资国企主动服务大局,积极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全力落实国企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保障。

·改革举措添动力 头雁效应激活力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