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群众期待,强化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从战略导向、主要目标、发展路径、重点任务、组织保障等方面对“十四五”时期加快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进行了系统部署。此次《规划》有四个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明确供给机制,确保责任落实。《规划》清晰勾勒出“十四五”时期社区服务供给格局,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社区服务供给的主体责任问题。《规划》突出强调要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加强党对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领导。同时,要进一步理顺政府、村(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力量等不同性质主体在社区服务供给中的定位,明确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多元参与、权责清晰的社区服务供给机制。
二是突出民生所需,确保服务于民。社区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社区居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社区服务供给的方向和目标。《规划》踏踏实实从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出发,强化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强调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家庭等为重点,着力发展社区养老、托育、助残服务等广大人民群众所急所盼的服务。同时,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多元化,《规划》还提出要逐步完善社区教育、文化、体育、科普、社会心理等服务。
三是创新供给模式,确保高效供给。现代社区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注重效率、效益。在社区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改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就需要扩大社会和市场参与,提高供给效率。《规划》明确要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将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设计,将多元供给主体纳入社区服务体系中来,从而高效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
四是优化“软”“硬”条件,确保服务品质。《规划》从服务设施、服务机制、要素保障等“软”“硬”条件双管齐下,夯实人、财、物、技术等要素对社区服务体系的保障,推动社区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在硬条件方面,要加快实施城乡社区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争取到2025年,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在软条件方面,要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全面提高社区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服务统筹机制、即时响应机制、服务评价机制、村(居)民自我服务机制等。
“十四五”时期,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基层治理新任务、城乡协调发展新起点,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强举措,高质量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规划》落地见效。首先,要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推动省市县(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细化政策举措、强化要素保障,加快为社区减负增效。其次,要严格考核评估,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定期监测评估,加强督查问责。同时,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形成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