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滩羊肉质提升及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该项目的科研带头人、宁夏大学教授张桂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滩羊产业对于宁夏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自治区通过出台政策、安排项目、配套资金等一系列支持措施,让滩羊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交界地带,素以“西北门户、关中要冲”和“灵夏肘腋、环庆襟喉”而著称,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中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区266个牧区县之一,享有“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等美誉。
盐池滩羊这一稀缺的地方绵羊品种,先后登上过G20杭州峰会、上合青岛峰会等餐桌。对宁夏人来说,滩羊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宁夏将滩羊定为全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规划到2025年全产业链要实现产值400亿元。
回顾十年间与滩羊为伴、开展科研工作的艰辛历程时,张桂杰表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能够在宁夏这片热土发挥所长、贡献所学、展现所能是幸运的。
十年前,张桂杰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通过引才计划只身来到宁夏,开启了与宁夏结缘、与滩羊为伴,为理想奋斗的漫漫征程。
入职宁夏大学以来,张桂杰围绕滩羊产业展开了教学科研工作,并在全国首创滩羊母子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体系、滩羊体脂重分配营养调控及大理石花纹滩羊肉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体系。
十年间,张桂杰带领科研团队联合有关方面克服了滩羊一年一羔等生理缺陷,取得一批原创性技术、原发性理论、原始性成果,构建了宁夏滩羊肉质提升及营养调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体系,推动了滩羊生产标准化发展。同时,在科技部门支持下,该团队联合有关单位创建了全区最大的滩羊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创制、培育新品系群3000多只,滩羊繁殖率由103%提高到了160%,综合生产性能提高65%以上。
如何结合本土特色建立饲草加工利用体系,这一直是限制宁夏草畜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也是张桂杰多年来探索研究的问题。
“一方面,宁夏面临饲草不足的现状,每年冬春两季牛羊饲草短缺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另一方面,好多资源农民不会用,葡萄酒渣、枸杞碎叶、玉米秸秆、瓜秧瓜皮、蔬菜尾菜等废弃物,都被随意扔在农田或利用率很低。其实它们都可以通过加工调制转化成牛羊喜食的饲草料。”他说。
开发生物饲料,成为张桂杰的另一个研究方向。
为此,他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计划,于2016年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学,专门学习牧草生产加工经验。他还与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中心合作,对宁夏地源性资源进行生物饲料化开发利用。
回国后,张桂杰着手将柠条做成裹包青贮,再加上联合开发的菌种发酵剂,实验组的牛羊每天能增重1两多。他还结合宁夏酿酒葡萄渣资源和苜蓿青贮过程中蛋白质降解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
“我有一个国家基金项目,专门用来加工葡萄酒渣。葡萄酒渣里含有很高的单宁和功能性成分,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不但能提高牛羊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还能提高肉的品质。”张桂杰介绍说。
宁夏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其边角料如果被制成饲料,或将提高牛羊自身免疫力。如今,张桂杰又在这方面进行积极尝试,他要让宁夏滩羊不但好吃,更要健康。
张桂杰在注重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将科研成果积极融入宁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担任科技扶贫特派员期间,他利用专业优势,将所学与固原市原州区的草畜产业积极对接。
2021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青年人才援助基层服务”项目的支持下,张桂杰又挂职出任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他以该区建设“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提升示范区”为契机,对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进专业化第三方生产管理团队,为肉牛和滩羊的健康高效生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农民的儿子学了农,自然要为农村做实事。”这是张桂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争取在2022年将红寺堡区建设成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是他的又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