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1)》 发布
城市与人类住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主战场
2021-12-28 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12月22日,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再造魅力故乡论坛”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1评估报告: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1)》发布会在线上举行。

  多位专家表示,中国城市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依托国家战略及地方政策,选择适宜的可持续路径及技术手段,逐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地化落实工作。

  发布会上,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表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其中可持续发展目标1(消除贫困)的实现提前了10年。在人居环境发展领域,我国在城市规划、住房建设、交通保障、公共空间、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蓝皮书通过政策梳理、数据分析、案例分享、经验总结等方式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1的进展进行了梳理,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具有推动作用。

  《经济参考报》社副总编辑王恒涛认为,蓝皮书从专业角度对我国部分城市落实目标的成效进行评估,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意义重大。

  城市已成为人类主要的活动场所,城镇化还在不断加速,目前全球城镇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50%;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近60%约50亿人口将居住在城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由此可见,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既是2030年议程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目标之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郭日生在会上表示。

  对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彤也认为,城镇和人类住区对于应对全球发展所面临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具有重要作用。

  张晓彤在进行报告发布时指出,蓝皮书作为国内首部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11的系列报告,反映了中国城乡建设在构建“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中取得的经验探索,对梳理地方可持续发展经验、凝练中国故事、为联合国最佳实践案例提供素材具有借鉴作用。

  据介绍,蓝皮书对城市住房保障、公共交通、防灾减灾、城乡融合、低碳韧性等多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对139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了评估,并选择了我国城乡建设领域六个典型可持续发展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中国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居民住房矛盾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遗产保护、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仍存在短板,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邵超峰在发布会上说道。

  他建议,应加强城市生命线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完善城市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宜居程度,分级分类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数字化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丰富的生活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教授陈军表示,基于数字的社区治理在各国应急管理中展示出巨大潜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运用于社区,对公共安全形成强大助力,并确保突发社会危机所造成的可持续发展损失不会转变成为长期的能力削弱。

  对此,湖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罗芳表示,通过基于数字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为城乡社区提升基层社区治理的协同性、精准性和前瞻性,促进城乡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

  以村庄建设为例,“一张图”联动了新建住房规划许可、房屋户主、面积、结构、安全状况和宅基地等信息,可以实现对农村新建住房、危房等多种应用场景数字化管理。村民新建农村住房,无需前往档案馆和规划局调取规划图纸,只需在“一张图”上调取相关数据,即可精准、直观地获取符合条件的具体建房位置和相关建设要求,降低规划专业门槛,方便村民获取建设信息,提高办事效率。针对农村危房,“一张图”可在地图上显示危房位置、垂直度偏差、南北方向形变、东西方向形变等信息,并对危房状态实时监测,对突发状况自动报警,保障居民人身安全。

  饮水安全对民生福祉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我国将安全饮水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和约束性要求。蓝皮书指出,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绝对短缺和由于人口激增带来的水压力为欠发达地区和脆弱群体造成了不平等的影响,水资源短缺与获取不畅严重威胁着农村地区的民生福祉,并导致贫困发生。饮水设施与服务的可及性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是农村贫困人口长效脱贫的关键。

  以中国为例,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全国水资源呈现地区分布不均、年际分配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特点,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2013年,我国水资源短缺地区中贫困县所占比例高达56%。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使农村地区靠天吃饭的现象严重,灌溉设施普及率低、人畜饮水困难等原因使依赖传统农业及畜牧业的贫困村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使贫困问题加深并阻碍脱贫工作开展。

  对此,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苏艳华表示,承德市是京津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近年来环京津扶贫攻坚工作开展的重点地区,水资源分配和治理需求复杂多样。实现水生态涵养与水利扶贫的双赢共进,既是承德市脱贫工作的难点也是底线任务。

  苏艳华说,丰宁县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视为民心工程全力推进,“母亲水窖”公益性饮水安全项目通过非政府组织资助,政府相关部门推进,居民自发参与,解决了土城村移民小组饮水安全的突出问题。丰宁县土城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人居环境改善、卫生健康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一道“减法题”引发的高质量发展之问——长庆油田采油二厂蹲点见闻

一道“减法题”引发的高质量发展之问——长庆油田采油二厂蹲点见闻

科技和数字化赋能让油田跑出加速度,实现了从传统石油工业到现代新型工业的转型。

·农地入了市 “沉睡资源”变“活资产”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