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商业视角下的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2021-10-27 作者:傅育宁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医药是独具中国特色及优势的民族产业。同时,中医药的振兴与发展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施“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等密切相关。

  党和国家把中医药事业定位为“五种资源”——即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历史上,中医药持续创造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为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近些年来,在SARS、疟疾的防治中,中医药多次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防控救治,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人口老龄化、民众意识的提升,健康产业的发展重心正由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这一转变,与中医药的优势十分契合。中医药在“治未病中起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起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起核心作用”,将迎来发展的“新风口”。

  同时也应看到,目前,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痛点,如创新乏力、竞争地位弱势、产业生态有待优化等。结合华润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观察和体验,我从中医教育传承、服务市场化及文化自信三个方面,谈谈对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首先,在教育传承方面,人才不足、传承遇到困境,制约着中医药发展。主要体现在绝对数量不足,高端人才、名医名师更是稀缺。全国大型中医诊所数量只有2000多家,著名医师的数量仅有约2000名,远远低于市场的需求。而过往特色鲜明、临床疗效独特的中医药学术流派,近半处于断代或濒临断代的境地,后继乏人。其主要原因,一是缺少中医特色的师承培养模式,目前的院校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中医大师。二是中医传统中的隐性知识存在传承的困难、代际衰减,比如手法经验、力度和分寸感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标准化、规模化。

  解决人才不足和传承困境,一是要强化推广中医特色的师承培养模式,对不同阶段的医生进行阶梯式培养,以期培养更多中医名师。例如,在北京、广州等知名中医院已经开展的几批高级研修班,聘请名老中医大师带教,对有十多年经验的中高级别的医生进行提升,通过全面梳理中医理论体系,使受训医师的诊治水平得到飞跃,这种模式值得推广。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中医隐性知识管理,优化中医教育的传承。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采集和解码中医隐性知识,并持续地学习、检验和进化,把中医智慧物化为数据信息,进而智能化,使之可呈现、可传递、可共享、可进化,构建出中医智慧医疗的新生态。

  其次,在服务市场化方面,中医药服务运营成本高、医技服务创收实力弱,制约着市场化发展。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某中医连锁诊所为例,它的运营数据展示出:一是营业收入来源单一,药品销售收入占比达55%,而医技服务项目少、创收实力弱,仅占14%。二是诊所的运营对稀缺的名医高度依赖,仅名医挂号费就占营收的29%,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大。三是运营效率不高,配药等后台服务占成本支出的19%,需降低运营成本。

  对于中医药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可从两方面改善提升。一是通过优化供应链,对标准项目集约化运营,比如,借鉴餐饮业“中央厨房”的概念,华润三九的“互联网+智能化中药煎配服务中心”,将后台中药煎配标准化,减少配药及医技人员的配置,不仅降低成本,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取药、用药体验。二是需要对中医医疗服务进行重新定位。在公立医院,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提供更多标准化服务,争取提升医保覆盖的比例;与此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特殊病种以及不同场景,挖掘适宜技术,发挥中医个性化、定制化的优势。例如:“头五针法治疗失眠症技术”和“灸类疼痛综合技术”,能对失眠人群、疼痛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务等,应积极争取商业保险付费,提升盈利能力。

  第三,在文化自信方面,社会上存在一些对中医不信任、甚至质疑的声音,中医药似乎显得可有可无。究其原因,既有对多年传承有效的中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也有简单、粗暴地用现代科学的尺子,来衡量中华民族原创性的中医。

  对于文化自信的缺乏,应关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打造从小亲近中医的环境,培养对中医文化的亲近感和信任感。比如有些省市的中小学课本,增加了中医药知识,从娃娃抓起,营造良好的土壤和社会环境;又如,广东人煲汤饮食有加中药材的传统,将中医药有效融入生活。二是与时俱进,通过商业方式打造中医时尚、健康的“国潮”新形象,吸引年轻人。例如华润三九与拉面说推出虫草花鸡汤养生拉面、东阿阿胶与太平洋咖啡推出阿胶咖啡、北京同仁堂推出草本饮品,这类顺应“朋克养生”需求的大胆创新,使年轻人愿意接触、尝试和消费中医药。三是发挥中医优势,在点上取得认知突破,增强文化自信。例如运用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技,阐述和验证中医疗效;用中医理论和方法,阐述现代医学的空白或盲区;更重要的是,集中中医药科研力量在生命科学领域实现新突破,为人类健康做出新贡献。

  (作者傅育宁为全国政协常委、华润集团原董事长。本文系作者根据在10月16日“首届中医书院发展论坛【中国北京·2021】”上的演讲修改而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广东南海“地改” 破解“土地碎片化利用”之困

广东南海“地改” 破解“土地碎片化利用”之困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一直承担着全国土地改革试验田的角色,其中,对于农村土地改革更是作出了诸多探索。

·清家底 明账目 增收益

中国电信“三步走”打造科技领军企业

近日,在2021国际数字科技展暨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对公司战略做出进一步阐述,强调云网融合是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并提出将加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开放力度,加快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三大运营商积极布局新业务增长点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