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粗钢限产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因素影响,A股钢铁公司(申万行业二级分类)今年上半年净利增幅显著高于毛利增幅。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36家钢铁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0万亿元,同比增加54.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762.26亿元,同比增加227.31%。
对此,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叶勇9月16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公司的投资逻辑已经重构,由于周期性较强,市场长期给钢铁行业低估值。如今,供给端收紧使得行业毛利率可能会稳在一个相对高位,钢铁行业已经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制造业,与下游制造业的关系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看好整个行业估值修复的空间,特别是优质的头部板材公司。”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36家钢铁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0万亿元,同比增加54.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762.26亿元,同比增加227.31%。
其中,营收增幅最高的为重庆钢铁(601005.SH),公司期内营业收入增长107.46%,增长额为117.43亿元;增幅最低者为常宝股份(002478.SZ)增0.75%,增长1500万元。上半年宝钢集团(600019.SZ)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最高,为150.79亿元;第二位为华菱钢铁(000932.SZ)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5.75亿元,同比增长84.42%;排在第三位的是鞍钢股份(000898.SZ)增长51.8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最低者为西宁特钢亏损9666.02万元,也是36家钢铁企业中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唯一一家亏损的公司。
从毛利率来看,四家公司毛利率超过20%,且均为特钢企业,分别为久立特材(002318.SZ)25.25%、方大特钢(600507SH)23.30%、广大特材(688186.SH)21.47%和抚顺特钢(600399.SH)20.52%。毛利率排名靠后的三家企业分别为:友发集团(601686.SH)4.25%、甬金股份(603995.SH)4.70%、新钢股份(600782.SH)6.46%,36家A股钢铁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毛利率达13.73%。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沈彬此前称,2021年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营业收入3.46万亿元,同比增长51.5%;利润总额2268亿元,同比增长2.2倍;销售利润率6.56%;销售利润率6.56%,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6月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62.09%,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高也有上年同期疫情影响基数较低的因素。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36家钢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2.16%,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有5家,分别为首钢股份、安阳钢铁、河钢股份、西宁特钢和八一钢铁,资产负债分别为71.19%、72.44%、74.42%、75.43%和77.73%。资产负债率最低为永兴材料20.13%。
对此,叶勇分析称,今年上半年,出口持续高增长,制造业需求带动板材价格不断上涨。加之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成本推动钢价上涨。上半年行业整体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状态,带动盈利同比和环比高增长。
限产促转型
2021年上半年,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小,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钢铁生产实现稳定增长,粗钢产量连创新高,钢材及原燃辅料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至6月份,我国粗钢产量5.63亿吨,同比增长11.8%;钢材产量6.98亿吨,同比增长13.9%。
不过,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影响下,国家部委开展压减粗钢产量工作,在经历上半年的增长后,多数省份下半年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压减产能的压力,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已经明确压减粗钢产能。
在叶勇看来,这次限产量与此前的限产能有本质的区别。本次限产量在于彻底管住供给端。他进一步解释称,2016年、2017年供给侧改革的时候限制钢铁产能,但最后发现产能可能是管住了,但置换产能出来了,再加上产量之于产能的弹性非常大,供给无法有效控制。2018年,钢铁行业达到盈利高点后,2019年开始回落。而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还没有正式限产,由于需求非常好,产量狂飙突进。但本次限产从限产能改为限产量,且以全年为标准——全年的产量同比不超过去年全年,甚至还要降一些,就导致下半年产量同比必然大幅下滑,对于钢铁的供给端影响会非常大。预计限产未来会成为常态化举措,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
下半年开始各地开始落实限产量具体措施。8月份,作为上半年产量排名第一的河北省,其粗钢产量压减目标出炉。2021年,河北省计划压减2171万吨,这意味着全年粗钢产量需同比降低约8.8%,下半年产量需同比降低16%。其中唐山市计划压减1237万吨,占比约57%。
作为上半年粗钢产量第二大省,江苏省表示粗钢产量不超2020年的明确指标,严控今年全省粗钢产量。按照要求,钢铁企业要依照2020年产量测算今年下半年减量目标,自行控制产量。在上半年实现增产的情况下,下半年压减产量势在必行。
在全行业压减粗钢产量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和钢铁企业认识和理解了压减粗钢产量的意义和内涵,严格执行粗钢产量压减工作要求;更加最重要的是,大家纷纷意识到以粗钢产量压减为抓手,实现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方向的转型升级。
8月份各地粗钢压减工作初见成效。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信息显示,2021年8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日产量同比下降4.98%。
“政策调整下,粗钢减产势在必行,落实到每个企业基本都有减产任务。在这种大环境下,钢铁企业如果想继续生存提高效率,只能是走绿色、高端的路线,这也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机会。”一位长期从事钢铁行业的资深人士坦言。
“我们是钢铁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在制造业的产品结构上,低端制造过剩,但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占比相对较低。按照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行业,进口依存度15%左右,而这15%的部分恰恰全球钢铁产业链的高端产品,也是牵涉到我国机械装备、仪表器材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性材料。”中制智库理事长新望坦言,“而压减粗钢产能,恰好给了我国钢铁行业一个转型升级的机会,压缩粗钢低端产能,倒逼走一条低碳、绿色的发展之路,同时加大对中高端钢材的研发,有利于解决好‘卡脖子’问题。”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36家钢铁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260.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79%,比2019年同期增长75.83%。
基金增持钢铁公司
基金持股情况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市场的态度。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36家钢铁企业均有基金公司持股。2020年6月—2021年6月,基金公司持有36家钢铁企业的股比在不断增加。其中基金公司持股比例最高的抚顺特钢为27.20%;基金持股10%以上的共四家,另外三家分别为:永兴新材(002756.SZ),基金公司持股比例为25.39%;甬金股份(603995.SH),基金公司持股比例为19.41%;久立特材(002318),基金公司持股比例为14.16%。而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持股比例前四位的公司均为特钢企业。
以永兴特钢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136.31%。公司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淘汰落后产能、节能环保为重心,推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发展国内自主可控的高端新材料。在此背景下,以汽车、能源、工程机械、国防军工、核工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对中高端不锈钢及特殊合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司的特钢新材料业务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基金公司持股比例较低的后三家公司为西宁特钢(600117.SZ),基金公司持股比例为0.31%、本钢板材(000761.SZ),基金公司持股比例为0.21%;凌钢股份(600231.SH),基金公司持股比例为0.20%。
叶勇表示,今年上半年虽然钢铁行业呈现利润大幅增长状态,但是,短期暴利不是投资钢铁股的根本因素,投资钢铁股的核心逻辑在于——钢铁行业投资逻辑的重构。以前市场长期给钢铁行业低估值的原因是因为行业周期性太强,比如,今年暴利,可能明年就下滑,到后年可能亏钱。历史上钢铁行业大部分时候的毛利率都在10%以内,长期压在一个低位,就是它的周期性太强所导致的供给持续管不住。现在,供给管住导致整个行业的投资逻辑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之后,它的毛利率可能会稳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尤其是很多头部钢厂的产品结构已经是大量转型升级了,进一步推动利润率的中枢不断往上抬升。因此,钢企利润不但能稳得住,还有望稳定增长。钢铁行业投资逻辑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善:钢铁行业已经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制造业,跟下游制造业的关系跟以前不一样了,对应的就应该给它一个跟下游相当的估值或者接近的估值。所以,未来钢铁股的估值修复空间还很大。
“钢铁应该说是最便宜、最好用的基础原材料,这次全球疫情更加巩固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渗透率和实力。在未来很长时间中国制造业还会在全球保持主导性的地位。”叶勇表示,他看好优质的钢铁板材公司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本市场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长期来看,“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粗钢压产成为确定性趋势,这对中高端钢材中的不锈钢等价格和利润都是重要利好。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的实施,必将压缩粗钢的产能,进而钢材的产量也将受到限制;而我国目前高端制造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中高端不锈钢等特种钢材的需求增加,短期内钢材行业市场行情都不会太差,尤其是特种钢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