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从“遗产”到“财产”
——西藏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2021-08-12   记者 春拉 李键 拉萨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夏日的一个午后,拉萨八廓街一座距今200多年历史的藏式传统院落内,数十名匠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创作各自的唐卡。

  25岁的索朗罗拉,来自西藏昌都市丁青县。他正在制作的这幅唐卡,与众人熟知的西藏手绘唐卡不同,是一幅由包括他在内的近十名技师,一针一线缝制的堆绣唐卡。

  一块高2米、宽55米的白色底布,近千幅大小各异、各色绸缎手工缝制的吉祥图案,在索朗罗拉和小伙伴们的飞针走线中“汇聚”成一幅色彩艳丽、立体感很强的唐卡作品。

  堆绣唐卡,也叫剪贴布扎花唐卡,是藏民族特有的民间手工和绘画技法相结合的造型艺术,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内容主要涉及宗教、文化、历史等。2021年,拉萨堆绣唐卡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幅这样的唐卡需要近两年时间缝制,因为制作精美,艺术价值高,一直供不应求。”索朗罗拉说,小学毕业后在家放牧的他,在政府的帮助下来到拉萨学习传统技艺,目前每月收入近5000元,是堆绣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记者了解到,索朗罗拉所在的西藏自治区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唐卡之都画院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培养超过百名来自基层的贫困户子女。

  截至目前,西藏从事唐卡绘制的人员已超过3000人,周边产业人员超万人,从业者遍布拉萨、日喀则、昌都、山南等地,全区唐卡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

  红火的唐卡产业只是一个缩影。过去10余年间,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与积极引导,西藏非遗活态传承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振兴及村民致富。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国家投入超过2亿元,自治区投入近9600万元,用于西藏的国家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及扶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等。

  目前,西藏格萨尔、藏戏、藏医药浴法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拉萨堆绣唐卡等106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96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区120家非遗就业工坊直接带动2271户3053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200余元。

  作为非遗惠民工程之一,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四届“藏戏演出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近三个月时间里,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公园成了西藏非遗活态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的“窗口”,也成为西藏153支民间藏戏队向往的舞台。

  藏戏舞台后方,藏香、藏药等非遗产品展销活动也在同步进行。

  据悉,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西藏近80家非遗工坊和企业参与了“非遗购物节”线下销售活动,销售额达574万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各级国企全覆盖 下好全省“一盘棋”

各级国企全覆盖 下好全省“一盘棋”

浙江省政府近期正式印发《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这是浙江省首次发布覆盖全省各级国有企业的五年规划。

·中国旅游集团:“红色引擎”助力免税业务转型升级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