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腾讯揭秘:网络诈骗七大特征 | 男性受害人超六成,“90后 ”被骗概率高
2019-08-07 作者: 郭倩 李保金 来源: 经济参考报公众号

  腾讯8月6日下午发布《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19年上半年)》,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交易诈骗、兼职诈骗、交友诈骗、返利诈骗合计占比超70%,免费送诈骗、盗号诈骗少量存在,其余诈骗类型比例相当,诈骗场景总体呈现多样化。被害人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分别为63%、37%,男性被害人数量是女性的近两倍。

  据了解,该报告的指导单位为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新闻办公室,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刑事侦查局指导出品。由守护者计划、微反诈行动、腾讯110出品。

  报告称,在十大诈骗类型中,除返利诈骗、兼职诈骗和免费送诈骗外,其余色情诈骗、交友诈骗、金融信用诈骗、交易诈骗、盗号诈骗、低价利诱诈骗、仿冒诈骗等诈骗类型中男性被害人均占比过半。

此外,与以往“简单结伙”“单兵作战”不同,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运作模式日趋专业化、公司化,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活动地域呈现跨境化,并逐渐形成恶意注册、引流、诈骗、洗钱等上下游环节勾连配合的完整链条,各环节精细分工、专业运作、技术应用迭代升级,形成电信网络诈骗“新范式”。

  交易型诈骗最为高发 90后被骗概率高

  报告称,进入2019年,电信网络诈骗呈现以下七大特征:

  (一)交易型诈骗最为高发,纯获利类诈骗日渐淡出

  由于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的普及,交易诈骗占比遥遥领先,是最为高发的诈骗类型。同时,在网络购物、支付时,消费者日趋理性,面对“免费送”这种“天上掉馅饼”的诈骗伎俩,警惕性明显提高,纯获利类诈骗随之大幅减少,并有淡出之势,这与长期不懈的宣传教育和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密不可分。

  (二)90后被骗概率高,中老年人被骗金额高

  根据数据显示,18-28岁之间的被害人所占比例高达54%。90后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同时也因社会经历有限,对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不足,而成为被骗概率最高的群体。

  正在读书或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18-21岁)因经济能力有限,成为支付返利、免费送、低价利诱、招聘兼职等骗术的主要实施对象;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22-28岁),一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存在情感、婚恋等方面的客观需求,故在色情、网络交友、金融信用方面遭遇诈骗比例较高。

  45岁以上被害人的人均受骗金额约为7000元,远远超过其他年龄段人群。

  (三)广撒网骗财骗信息,全面榨取被害人价值

  现阶段,“随机诈骗”与“精准诈骗”相互交织,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的新趋势。公民个人信息的获取,是“精准诈骗”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诈骗行为人为拓宽公民信息获取的渠道,在广撒网式发布诈骗信息骗取被害人金钱的同时,往往还设法获得大量公民个人的信息,为再次实施精准诈骗提供“弹药”,进一步榨取被害人的价值。

  (四)交友骗入“杀猪盘”,多种黑产相互勾连

  近期,电信网络诈骗开始与赌博黑产相互勾连。在交友诈骗中,诈骗行为人以投资名义拉拢被害人参与赌博,或在博彩网站充值,在“情感攻势”“高利诱惑”和“赌徒心理”三重因素的影响下,被害人往往不能理性判断,越陷越深,不断投入大额资金。

  据举报数据显示,近期被骗金额巨大的交友诈骗案件,多是采用该种手法。有用户遭遇“杀猪盘”,被骗金额高达600万元。

  (五)群聊群控做迷局,新型技术成诈骗工具

  科技是把双刃剑。如今人工智能(AI)开始用于智能搜索、自动驾驶、疾病诊断等领域,同时因其相比人力更加稳定、高效、成本低廉,也开始被诈骗行为人用作实施犯罪、破坏网络秩序的工具。在电信网络诈骗上游犯罪中,黑产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坏网络平台安全策略,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和批量注册黑产账号提供了便利,成为网络黑恶源头犯罪的重要技术支撑。在电信网络诈骗实施过程中,人工智能被用于群聊群控场景,诈骗行为人制作聊天机器人程序,配合人工操作,将被害人引入迷局

  案例直击:荐股大神套路深,机器人陪玩别当真

  针对近期荐股诈骗的高发态势,腾讯安全团队配合各地警方开展专项打击。在这些案件中,诈骗行为人伪装成“荐股大师”,通过群控设备向目标人群发送推荐股票的消息。

  在将被害人诱骗入炒股群后,又通过群聊,诱使被害人缴纳高额会员费、购买软件,或进一步引入虚假交易平台。而这些精心设计的聊天群中,除了被害人本人,其余鼓掌、点赞,鼓吹荐股佳绩的成员实际上均为诈骗行为人以及经过“训练”的聊天机器人,以制造踊跃参与的假象,诱骗被害人投资。利用上述群控群聊设备,单个诈骗行为人可同时向多个被害人实施诈骗。

  (案件来源: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微信安全团队、腾讯110)

  (六)跨平台诈骗日益增加,多平台成引流入口

  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各类平台的出现和发展。通过对社交场景下诈骗行为的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诈骗行为源自多平台、跨平台的引流。诈骗行为人利用多平台运作场景丰富、触达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精心设计场景,将被害人诱骗至其他平台进一步实施诈骗。根据统计,二手交易平台(28%)、婚恋招聘网站(19%)、短视频(11%)平台出现诈骗引流较为突出。

  此外,部分电信网络诈骗虽然也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沟通,但最终实施诈骗的场所却是将被害人引诱于社交平台之外,譬如钓鱼网站、赌博网站等,如前文所述东南亚“杀猪盘”,整个诈骗环节及场景更加立体化、生态化。

  (七)转发分享需谨慎,裂变式传播害己害人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覆盖,网络裂变传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营销策略。诱导分享的方式,能以较小的成本,在短时间内使产品迅速得到曝光,实现潜在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

  这种营销方式也开始被诈骗行为人利用,通过“免费送”、低价利诱等手段,诱骗被害人转发分享带有诈骗链接或二维码的海报、宣传稿等内容,使大量用户在短时间内上当受骗。这种裂变式传播利用熟人关系的特性和从众心理,降低了被害人的警惕意识,无形中为诈骗行为作了掩护,得手率更高。而参与其中的用户,不但是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也间接帮助诈骗行为人“扩大战果”,影响十分恶劣。

  案例直击:盲目转发,失财又失信的赔本生意

  近期,腾讯安全团队配合警方破获一个以“免费送”为套路行骗的团伙。该团伙将成本不到两元的劣质手环,宣称为价值千元的运动手环,以某知名企业旗舰店开业酬宾的名义,在线上举办“包邮免费送”活动。参与者必须要转发指定的海报至全部好友才可领取,而最后收到的竟是需支付29元费用的“到付快递”。此活动以裂变的形式迅速传播,短时间内有大量用户受骗。

  (案件来源: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微信安全团队、腾讯110)

  兼职刷单、荐股投资、“免费送”等典型诈骗案例

  案例一、跨境冒充公检法诈骗案

  作案手法:

  不法分子假冒公安、检察官或者法官等以涉嫌各种违法犯罪为理由,要求被害人提供账户核查资金或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骗子为了体现真实性,甚至还会制作假的通缉令,以达到操控被害人的目的。

  防骗提醒:

  一是留意来电号码。此类案件中,大多数来电都是通过改号软件从境外拨打,来电显示上会有“+”或“00”等前缀,如出现此类异常,可以基本判定为骗子无疑;

  二是假冒检察官、法官人员多为南方口音,当对方来电不符合常用语习惯时,就要存疑;

  三是公检法人员绝对不会通过电话、社交账号通知你已涉案或要求核查资金、将钱款转移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你上网浏览自己的通缉令或者逮捕令,或者将此类材料邮寄到个人手中。凡通过电话、短信等要求进行转账、汇款、资金核查操作的都是诈骗,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四是如实在不能辨别真伪,要拨打110核实并了结情况,对方电话不清楚时,一定要拨打来电号码当地的110进行核实(当地区号+110)。

  案例二、交友投资类诈骗案

  作案手法:

  在相亲网站或者普通社交软件结识,一旦两人发展成为恋人关系,便诱惑被害人参与网络赌博、网上购买彩票、网上投资等,骗取钱款。

  防骗提醒:

  一是网络交友要谨慎,应比现实社会交友更加谨慎,遇到异常热情,短时间内主动要求确立情侣关系的人需要提高警惕;

  二是深度交友务必深入了解,特别是婚恋网站、社交网站、交友APP上的好友,深度交往时务必核实信息,防止对方以虚拟身份实施诈骗,此类案件,作案全程对方不见面。不要轻信网上发过来的图片和视频;

  三是在与网友接触时,切莫起贪念;

  四是不要随意转账或者汇款,当素未谋面的网友忽然提及财物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头脑。

  案例三、兼职刷单类诈骗案

  作案手法:

  在各种群组或者短信息中发布兼职信息,工作内容大多是招募网络兼职刷单,声称“回报率高”“工资日结”“不占时间”,以高额佣金为诱饵吸引当事人上钩,要求事主刷单做兼职。第一次往往会兑现佣金,待当事人刷单金额较大时,就会以系统卡单、系统错误、激活账户为由,要求事主继续刷单或汇保证金,骗取金额。

  防骗提醒:

  一是通过网络平台找工作或者兼职时,不要被高额报酬盲目吸引,不要有“贪小便宜”和“轻松赚钱”的心态,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二是找兼职应当前往正规的公司或中介,签订合法劳务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当对方要求预先交纳保证金以及其他费用的时候,一定要牢记风险意识;

  三是刷单诈骗往往要求被害人购买的物品为电话充值卡、游戏点卡等,支付时多请被害人扫描二维码付款;

  四是网络刷单本就属于违法行为、严重失信行为,应珍惜个人信用,力避参与此类工作,遭遇诈骗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聊天记录、电话号码等留存提供给警方,以便警方破案。

  案例四、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案

  作案手法:

  骗子通过社交软件或其他广告群发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信用卡套现、办理大额信用卡或办理大额低息贷款等信息,假冒“银行短信”“银行电话”邀请持卡人提额,诱导持卡人按照他的要求操作,骗取用户信息;发布信用卡套现广告,骗取信用卡密码后,透支卡内资金;以办理大额低息贷款为饵,通过收取中介费、预付利息、保证金等方式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

  一是任何不需要签订合同的贷款都是不可能的,请选择正规融资渠道;

  二是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信用卡,不要轻信所谓的“信用卡代办机构或人员”;

  三是任何正规贷款不可能请贷款人先缴纳手续费等费用,也不会让贷款人存钱以验资;

  四是不要告诉他人动态验证码、银行卡卡号、有效期、卡背面上签名栏末三位校验码等关键银行卡信息。

  案例五、荐股投资类诈骗案

  作案手法:

  犯罪分子通过购买股民信息,抓住部分股民投资失败、股票亏损、急于解套的心理,以提供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内幕消息为由,利用事先购买的盘后股信息(盘后股指在每日股票收盘后某些私募机构发布的股票代码,特点是第二天会高开,但由于股票市场T+1的交易模式,无法当天购买当天卖出,故并无实际投资意义),获取被害股民的信任,骗取股民交纳高额会员费。

  防骗提醒:

  一是留意陌生号码,尤其是陌生来电者对本人的炒股情况、资金状况等信息有所了解时,更要提高警惕,你的个人信息极有可能已经被犯罪分子非法购买;

  二是冷静对待“稳赢承诺”,发现自己被拉入各类炒股群后,切勿听信“荐股者”一面之词,投资均有风险,无论是所谓“专家指导”“短线消息”“黑马行情”,还是其口中所称的“高级会员”“必赢软件”,背后都可能存在陷阱;

  三是网络交友要慎重,切勿被头像、空间等信息所欺骗,真实使用者的情况可能和你通过网络所见的内容大相径庭,尤其是认识之初就极为热情的人,更加要有防范之心;

  四是识别转账账户,不要轻易、随便向陌生人转账,对于他人给出的转账账户多加核实,犯罪团伙一般不会使用自己本人或者公司的账户进行收款,如果出现收款人与对方所称的人员、公司不一致时,要多加核实,即可发现破绽;

  五是选择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获取相关投资咨询服务,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名单可在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查询;

  六是如果遭遇此类诈骗,要及时报警,将聊天信息、转账记录等保存好并提供给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案件侦破工作。

  案例六、“助考”诈骗案

  作案手法:

  以在校学生为作案目标,瞅准部分学生意图通过违规渠道购买考试答案、进行考试改分的投机取巧心理,首先雇佣黑客窃取大量考试考生报名信息,然后雇佣短信群发商发送诈骗短信,诱骗学生主动添加诈骗份子社交账号后,以出售考试答案或者可以给考试成绩改分为由,骗取学生钱款。

  防骗提醒:

  广大学生不要存在通过违规渠道购买考试答案或者考试改分的错误想法,要认真对待学业。考试作弊本身属于违规行为,犯罪分子就是抓住学生的投机心理实施诈骗犯罪。很多学生被骗之后由于本身行为不端导致不愿报案,也给司法机关打击此类犯罪造成一定阻碍。

  案例七、打卡APP网络诈骗案

  作案手法:

  以身心健康、寓教于乐等名目,通过自我激励、团队鼓励、金钱奖励等噱头包装,诱使被害人投入金钱参与打卡挑战;利用软件设置和网络技术,人为修改APP挑战规则和奖励数额,骗取被害人财物;针对挑战者客户的投诉质疑,编织话术应对。

  防骗提醒:

  一是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活动时,不要盲目被或多或少的金钱奖励吸引,不要有“贪小便宜”或“轻松赚钱、一举两得”的心态;

  二是尽量通过正规渠道下载、使用手机APP,不要通过网络随意交付财物,特别要警惕不明的支付链接;

  三是牢记风险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案例八、色情诈骗案

  作案手法:

  利用男性独自在外居住酒店时易出现的“招嫖”心理,通过技术手段设置“桃色陷阱”,欺骗被害人先交钱再提供“服务”,诈骗金额较小,从200元到2000元不等。被害人即使识破骗局,也会因为金额较小,且紧张、羞愧又不愿意声张而不敢报警。此类诈骗作案门槛低,作案工具成本低廉,仅需一台手机,就可随时随地作案,可以一人单独作案或多人共同作案。

  防骗提醒:

  一是谨防“桃色陷阱”,网络招嫖行为不管是真是假,都是违法行为;

  二是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要相信“先发红包后上门服务”等套路,网络支付要谨慎,发现支付异常要立即停止;

  三是发现被骗之后要及时留存证据,尽快报案,最大程度挽回损失。

  案例九、“免费送”诈骗案

  作案手法:

  不法分子利用熟人间的信任,通过让被害人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更容易让被害人的亲朋好友上当受骗。同时,因为犯罪金额低,被害人报警意愿不强,造成大量被害人没有收到警示,继而不断有新的被害人被骗。

  防骗提醒:

  一是要注重培养网络安全意识,不要轻易相信不正规的商业信息和广告;

  二是在网络活动中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理,越是贪图便宜越容易落入网络陷阱;

  三是在网络活动中,一旦发现自己被骗时,一定要及时报警,给其他没有上当受骗的人警示,这样可以协助公安机关及早抓捕犯罪分子,减少其他被害人被骗的几率;

  四是在发现被骗后一定要及时保存证据,收集相关链接的截图、图片以及实物证据,便于公安机关固定证据和被害人挽回损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传销黑手伸向癌症病人骗财害人

传销黑手伸向癌症病人骗财害人

癌症患者杨荣在反思自己病急乱投医的遭遇时这样感叹道,而导致他钱财被骗、错过“黄金治疗期”命悬一线的竟是一个传销组织。

·医疗微腐败“啃食”国家资源

陕西文旅国企:从"拿好牌"到"打好牌"

陕西文旅国企:从"拿好牌"到"打好牌"

如果说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陕西文旅国企拿到的一手“好牌”,那么如何“打好牌”则是其一直努力求解的难题。

·我国积极探索“煤气挂钩”定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