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扶持小微助力“三农” 平安普惠探索“聚合模式”
2019-06-27 作者: 记者 汪子旭/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为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者,平安普惠始终秉承普惠金融精神,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独特的风控机制以及完整的风控闭环,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深度结合,探索出开放式聚合借贷服务平台模式,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三农”人群的信贷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平安普惠还聚合外部合作伙伴,及平安集团各方力量,降低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同时控制风险,做到成本和风险的“双降”,最终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聚合模式”破解行业瓶颈

  业内人士表示,一直以来,普惠金融的资金端、资产端以及各类服务机构,虽然各有优势,但在某些环节都或多或少存在短板。因此,在面向需求复杂、金融能力较弱的普惠金融人群的时候,仅靠“单打独斗”都很难获得很好的效果。在这个维度上,借贷开放平台被视为破解普惠借贷发展瓶颈的一剂良药。

  据了解,聚合式平台模式是一个以金融科技为基础、以开放式平台为中心,通过将信贷业务环节模块化,“将环节开放,将能力聚合”,共同完成借贷服务的模式。其中,聚合式平台在资金、获客、风险评估、风险承担等业务环节引入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实现多对多、全流程开放,形成一个有机的借贷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差异化优势,以协同方式消除业务短板,最大限度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覆盖线上线下。而平安普惠就是“聚合模式”的先锋代表。

  在普惠金融的市场格局中,商业银行或政府金融仍然是信贷市场中的主力军,非银行机构则是信贷市场的补充,前者拥有广泛的网点优势和地区经验,后者源于初始互联网技术优势积累,具备大数据消费场景,通过多方合作可以支撑起层次多维的服务网络,弥补传统模式单一、服务渠道覆盖不充分或不均匀的局限,优化供给体制,提高服务渗透率。

  自2005年以来,平安普惠一直是国内最重要的普惠金融机构之一,专注解决个人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以金融科技为基础的“开放式聚合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尤其是面对普惠金融人群差异化、分散化、非标化的复杂需求时更加有效。在平台聚合生态链上,可以根据各主体的比较优势和资源,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根据不同的普惠金融人群独特的借贷需求,去匹配各个业务环节上相对应的优势服务方。

  “聚合模式”提高了整体业务在获客、风控、资金、贷后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效率,同时将风险分散,引入低成本资金,实现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金成本的“三降”,使业务在稳健运营的前提下形成规模效应,并进一步摊薄单位成本,使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成为可能。

  多方聚力帮扶小微企业

  当下,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时代,怎么去稳定实体经济,稳住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成为整个经济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核心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巨大,但长期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困扰中小微企业。

  在传统的借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通常独立完成从贷前申请到贷后管理的全部业务环节,这种“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也被移植到普惠信贷领域。但是,小微企业具有金融需求多元、地域分布广泛且分散、风险复杂且识别成本高、金融素养和互联网接受及运用程度参差不齐等特点,单一金融机构在普惠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获客渠道单薄、自有数据风控效果不理想、风险过于集中、资金供给受限等局限性,从而出现影响规模成长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聚合模式”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有效路径。

  针对小微企业的种种信贷服务难点,平安普惠搭建了“开放式聚合借贷服务平台”,挖掘资源、聚拢和匹配的能力,聚合信贷业务链条中具有模块优势的参与者,将产品设计、资金获取、获客营销、风险评估、增信、贷后管理等全流程各环节模块化,向各个环节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合作方开放。各方参与自己的优势环节,在开放式聚合平台上共同合作完成贷款。

  “聚合模式”下的协同效应,有效提高了各方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效率,实现了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金成本的“三降”,使业务在稳健运营的前提下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了单位成本,促使信贷服务逐步实现从“普”到“惠”的裂变,有助于为传统金融机构这个“主动脉”和末端的小微企业之间打造有效的“毛细血管”体系。同时,在开放式聚合平台上,全产业链共享优势实现了小微金融的降本增效,推动了业务规模的稳健增长。

  据了解,目前,平安普惠已经服务了超过1000万以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自营自雇人士为主的普惠金融人群。其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三线以下城市触达率达90%以上。借助自身科技和金融优势,平安普惠实现了对小微企业更深层次的扶持。

  全程帮扶构建扶贫闭环

  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目前,农村只有27%的农户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当前“三农”信贷依然供给不足。

  对此,平安普惠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安普惠依靠“将环节开放,将能力聚合”,有效缓解了“三农”信贷问题。

  针对客户信用风险大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平台采取了共同担保方式分担风险;针对“三农”贷款有效抵押物不足、需要外部增信的问题,平台引入专业增信机构风险共担,共同化解农民抵押物少、农业信贷风险大的难题;针对资金成本高导致的融资贵问题,平台通过与多方合作、有效协同,降低获客成本、运营成本,控制风险,实现了成本和风险的“双降”。据悉,在试点阶段,低息“三农”贷款产品的年化总成本不高于6%,有效降低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而一味“输血”无法全面盘活农村经济,农村金融服务还需要建立起更符合商业发展逻辑的造血机制。对此,平安普惠聚合外部合作伙伴和平安集团各方力量,创新性地打造从前期金融帮扶、农户农创能力培养到农创产品品牌塑造的乡村扶贫闭环体系。

  2018年,平安集团启动了面向“村官”“村医”和“村教”三个方向的“三村建设工程”扶贫规划。全程的帮扶链条以“扶智”为切入点、产业帮扶为纽带,发挥金融企业优势,有效增强了贫困农户融资和抗风险能力,与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高度协同,共同促进贫困地区恢复造血功能。

  在集团“三村工程”思想指导下,平安普惠先后通过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简称“妇基会”)等合作,发放免息贷款,帮助农村创业群体。其中妇基会两项在重庆丰都县、永川区落地的项目资金,便通过支持经济作物元宝枫种植产业、茶香鸡养殖产业,为重庆两地数百户贫困户、众多留守妇女创业增收,预计每年每户增收1.4-3万元,既解决了乡村“空心化”问题,又促进了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增收。

  除此之外,平安普惠还为长期帮扶的农创人员提供产品推广渠道,充分调动平安内部员工体系一对一帮扶、定点宣传、传播售卖。从前端到后端,形成平安普惠乡村扶贫闭环体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外资加速流入 驱动A股从“散户市”转向“机构市”

外资加速流入 驱动A股从“散户市”转向“机构市”

全球资本的不断涌入,正在使得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告别“散户市”、机构投资者主导A股市场的时代正在到来。

·快递从制造业“抢人” 宁送外卖不进工厂

中金珠宝:以改革打造一流品牌

中金珠宝:以改革打造一流品牌

中金珠宝不仅是中国黄金构建全产业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轮深化国企改革的“排头兵”。

·中国移动筑就“一带一路”信息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