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家住深圳前海附近的市民张桦根本无法想象家门口这片滩涂之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逐渐呈现出一座具有国际化城市风格的滨海新城面貌。
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深圳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坚持“一张白纸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在5年开发开放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表示,前海在制度创新、深港合作、产业集聚和新城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总量迈上千亿能级并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前海已经成为国内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截至2016年底,前海开业企业数量为4.2万家,较2012年增长139倍;注册企业增加值为926.5亿元,较2013年增长近19倍;税收为184.9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35.6倍;实际利用外资为38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了238倍;固定资产投资则增长至297.5亿元,增长了15.4倍。2016年,前海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新增注册资本、合同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国自贸区的38.4%、50%、40.9%,实际利用外资占比24.4%。
今年以来,前海开发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前海蛇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34548家,新增注册资本21419.07亿元,同比增长1.7%;注册企业实现税收收入260.89亿元,同比增长20.8%;实际利用外资36.22亿美元,增长30.7%。仅今年上半年,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931.52亿元,增长55.4%。
“总的来看,前海经济发展已呈现出速度快、势头猛、质量优、集聚强、后劲足的特点,成长为粤港澳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田夫说。
改革进程位于国内自贸区前列▶▷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
“‘自贸区’的出生使命并不仅仅在于‘贸易’,更为关键的是制度创新、开放度高。其主要目标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内外资的投资都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商业环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认为,自贸区应通过开放倒逼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2017年3月的最后一天,深圳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子平台2.0版正式上线试运行。至此,深圳海关、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边检总站、深圳海事局向该窗口平台开放数据交换接口,企业仅需向平台一次递交全部申报信息及相关材料,即可实现船舶进境“一次申报”和关检货物“一次申报”。
此举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的重大举措。“运用该平台后,我需要填报的货物申报数据项减少1/3,船舶申报数据项减少80%,船舶放行时间由1天缩短到1小时,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前海一家从事物流业务的外资企业员工王颖昱说。
这只是前海坚持改革、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5年来,前海持续推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建设和体制机制等6大板块创新。田夫也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制度创新”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核心任务。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数达到299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110项,全省复制推广49项,深圳市复制推广31项。仅前三季度,该自贸片区就新推出91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35项。
而国务院最新发布复制推广的19项改革创新举措中,有6项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首创。在全省第三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中,12项是前海蛇口片区首创。今年5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向全市复制推广的第2批17项前海改革创新经验。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自贸办发布的《2016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绩效评估结果的报告》,在25项三级指标中,前海蛇口片区16项排名第一。
“前海蛇口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与上海自贸区同属第一方阵,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综合评价中位居全国榜首。”今年4月,中山大学针对片区的第三方独立评估给出这样的评语。普华永道、德勤等第三方机构开展的“1+9”创新成果评估也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各项改革任务高效完成,改革进程位于国内自贸试验区前列。
制度创新也促使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仅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片区每平方公里拥有开业企业2103家,每平方公里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达33.03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收入6.73亿元,经济密度居于全国自贸区榜首。
打造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区▶▷前海金融业增加值4年增20倍
金融业是前海最重要的产业规划。今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送出“礼包”: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同时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加上此前已经落户的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恒生前海基金公司,CEPA框架下金融业对港澳地区开放措施在前海全面落地,前海金融业发展进入新起点。
“作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前海一直重点扶持金融业的发展,‘跨境金融’是其中的重要特征。”田夫说,在国务院和各国家部委出台支持前海金融创新72条政策的基础上,前海率先在全国推动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和跨境资产转让等“五个跨境”。
尤其是跨境人民币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8月末,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备案金额1376.5亿元,提款金额371亿元,涉及前海企业达171家,业务规模领先全国,有效降低了前海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成长为我国重要跨境金融中心的同时,前海也成为全国重要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区。数据显示,2013-2016年间,前海合作区注册金融类企业从2100家增加到5.46万家,增长了26倍;注册金融业增加值从26亿元增至543亿元,增长了20倍;金融企业税收收入从2.68亿元增长到95.35亿元,增长了36倍。全国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全国首家CEPA框架下的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全国首家社会资本主导的再保险公司(前海再保险)、全国首批相互制保险公司(众惠财险)等一大批创新型金融机构均落户前海。
今年前三季度,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增注册金融类企业7004家,持牌金融机构14家;截至9月底,片区注册金融类企业达到58387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217家。同时,片区探索开展金融风险防控,从体制、监管、技术和排查模式四个维度创新推进风险防控,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风险防控“前海模式”,得到证监会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此外,通过出台《前海合作区总部企业认定及产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南》、推动落实“十大总部招商计划”等举措,前海成功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知名港企及其他龙头民营企业总部落户或拟落户。
仅今年前三季度,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增注册企业34548家,新增注册资本21419.07亿元,同比增长1.7%。截至8月末,片区累计注册企业15.24万家,开业运营6.2万家,开业率达40.6%;拥有世界500强投资设立企业291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设立企业602家,纳税过千万企业479家。片区已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优化、高端要素集聚、经济活跃度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深港合作向深层次多领域全面展开▶▷前海注册港企贡献片区超三成纳税额
“深港合作”是前海自“出生”起就被赋予的重要定位。5年来,前海积极探索内地与香港合作新模式,前海深港合作在金融、航运、贸易、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田夫表示,前海建立了深港两地政府常态化会晤机制,形成香港“咨询—监管—社会参与”多层面参与前海开发建设的交流合作机制。前海管理局为方便深港合作专门设立了“香港工作处”,并在香港开设了窗口公司,聘请了前海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充分听取香港“声音”。
走进前海合作区,来访者很快发现区内路牌字体多是在香港常用的繁体字。在这个深港深度合作区,港资企业不仅一天内就能办全企业注册手续,还可以享受深港跨境通关合作,即采用陆路跨境快速通关和先入区后报关模式,叠加“安全智能锁”和“智能化卡口”措施,企业入区货物通关时间缩减70%以上,节约货运成本超过10%。此外,前海还建立了国际中转食品监管模式,可以将前海保税港区内冷库利用率提高至80%以上,为香港企业节约营运成本30%。
为帮助香港服务业拓展空间,前海还明确前海1/3空间面向港企出让,合作区成立以来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4宗,面积33.5公顷,占比47.1%,建筑面积约248.2万平方米,占比50%。
前海的深港人才合作也实现了重大突破,不仅打通深港人才双向流动通道,使得注册税务师、会计师、房屋经理等10多类香港专业人士可以在前海直接执业,还打造了深港青年合作成长平台,并于2013年设立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目前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235个,其中香港团队117个。同时,前海还为香港大学生提供了1500个实习岗位,接待近2万名香港学生前来交流学习。
为服务港企,前海搭建了接轨香港的法治环境,重点加强深港法律界合作特别是商事民间调解机制的合作,首创“港籍调解”与“港籍陪审”制度。全国10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中有7家落户前海。
“前海已经成为港人最愿去、港企最受益的标志性重要区域。”田夫说,以深港创新城为载体,目前前海已打造港资企业集聚区和转型升级引领区,汇聚汇丰集团、东亚银行、港交所、嘉里集团、周大福、新世界、九龙仓等一大批知名港企。
今年前三季度,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增注册港企691家,新增注册资本420.1亿元。截至9月底,片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4747家,注册资本4244.36亿元。仅上半年,注册港企实现增加值177.35亿元,占片区的19%;纳税59.48亿元,占比3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75亿元,占比35.4%;实际利用港资18.93亿美元,占比96.9%,港企作为片区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
法治领域已与国际先进法律体系接轨
国庆前夕,前海发布全国首个自贸区法治指数评估体系——“前海法治指数评估指标体系”,引发外界关注。该指数是前海对外发布的三大核心指数之一,将综合反映前海法治环境。
“前海率先在自贸区建立法治指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目的就是为前海的法治建设‘把脉问诊’,确保前海有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田夫说,法治是前海区别于其他功能开发区和自贸区的突出特点,也是前海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主要驱动力。
作为国家唯一批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近五年来,前海依托深圳特区立法权优势,立法先行,实行基础性立法、产业性规定和配套性制度三管齐下,打造前海特色规则体系。同时,挂牌成立前海法院、前海检察院、前海廉政监督局、深圳国际仲裁院,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和“一中心两基地”、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落户前海,构建起集司法、仲裁、调解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商事争议解决和知识产权维权体系。
其中,前海法院率先开展“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机制改革,在国内首创庭前会议制度,并发布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及新类型案件裁判指引;深圳国际仲裁院推动《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首次在中国落地,并鼓励将香港作为仲裁地在前海仲裁,组建全国唯一的自贸区仲裁联盟。
普华永道针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发布的“第三方综合评估报告”显示,87.5%的企业认为,前海国际化法治环境打造较为成功,不仅法治改革领先全国,国际仲裁院制度等领域甚至已与国际先进的法律体系对标和接轨。
根据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出台的全国首份自贸区法治建设的系统规划文件《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规划纲要(2017-2020)》,到2020年,前海将力争成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排头兵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先行地,建设成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
营商环境的提升,也加快了片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布局。目前,片区已与印尼、白俄罗斯、阿联酋、印度等多个沿线国家签订合作协议,并支持招商局集团在全球21个国家、51个港口布局港口网络。截至9月底,共有来自2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在前海蛇口注册企业255家,注册资本147.52亿元;前海企业累计向“一带一路”14个国家直接投资38家企业(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12.21亿美元。
数说前海“成绩单”
●截至2016年底,前海开业企业数量为4.2万家,
较2012年增长139倍;
注册企业增加值为926.5亿元,
较2013年增长近19倍;税收为184.9亿元,
较2013年增长了35.6倍;实际利用外资为38亿美元,
较2012年增长了238倍;
固定资产投资则增长至297.5亿元,增长了15.4倍。
●截至目前,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数达到299项,
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110项,
广东省复制推广49项,深圳复制推广31项。
●2013—2016年间,
前海注册金融类企业从2100家增加到5.46万家,增长了26倍;
注册金融业增加值从26亿元增至543亿元,增长了20倍;
金融企业税收收入从2.68亿元增长到95.35亿元,增长了36倍。
●截至今年9月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4747家,注册资本4244.36亿元。
仅今年上半年,注册港企实现增加值177.35亿元,占片区的19%;纳税59.48亿元,占比31.3%;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75亿元,占比35.4%;
实际利用港资18.93亿美元,占比96.9%。
“滩涂上崛起国际化滨海新中心”
“太难以想象了!”住在前海附近的市民张桦站在自家阳台上说。在他的印象中,5年前的前海合作区还只是一块明显的待建区域,数处地块正在开渠挖土修路,“没想到5年后的今天,这片滩涂之地已由黄变绿,城市骨架呼之欲出”。
今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前夕,在前海紫荆园开园及一批项目开通揭牌仪式上,一位港人也感慨不已:“10年前,前海是一片海;5年前,前海也还是一片滩涂;但如今却迅速筹建起一座新城,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公园广场纵横交错、廊桥岸边绿草盈盈,真是沧海桑田变了模样。”
的确,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填海而成,且未建成即被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新区,前海在完成软基处理和沉降期后,持续开展了自贸新城建设“大会战”和“十大战役”,全面推进79个在建项目,开工总建筑面积8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00亿元。
数据显示,2016年前海蛇口片区单位面积投资额和增长速度均位列深圳第一,在深圳1.4%的土地上实现了9.8%的投资额,对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6.5%。特别是前海合作区,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7.5亿元,占历史累计投资的40%,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今年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分两批集中开工东亚银行嘉里项目、周大福新世界项目等1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25亿元,嘉里4号、华润等5个重大项目建成封顶,重要交通干道梦海大道全线贯通,前湾二路、A号路等通车,片区“外联内畅”交通格局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实现121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建成并交付使用97栋,建筑面积178.5万平方米。卓越金融中心、前海深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交付使用。5年前那一张白纸,正被描画上靓丽的色彩,并将在被赋予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的新使命和新起点上,再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