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港青在前海:逐梦深港融合
2017-07-07 作者: 记者 赵瑞希/深圳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在前海工作,业务能力提升很快。”1992年出生的香港人王镓湋说。他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前海工作,今年25岁的他正负责跟进一个规模为400亿元的投资基金项目。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自诞生之日起,便承担起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重任,是内地与香港合作的桥梁。七年时间里,港人港企在这片填海而成的滩涂地上寻找机会、拓展业务、挖掘市场。天然的文化地理优势结合前海提供的租金减免、创业辅导、投融资服务等政策支持,使得前海成为港青们的梦想实现之地。

  “在香港,不可能轮到我负责这么大的项目”

  2014年,前海管理局下属企业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金控”)在港招聘员工,作为香港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王镓湋在对前海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手投了一份简历。

赵乃育 绘

  “坦白说,毕业时我其实没有想过来前海工作。通知我面试之后,我才在网上搜了一下前海的情况。那时,我也有几个香港的工作机会在谈,但我还是来了前海。因为在香港找一个跟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容易,就算找到,两三年内都是做基础工作,接触不到核心业务。”于是,王镓湋在身边朋友大多留港工作的情况下,来到了前海。虽然9000元的月薪低于香港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但他看中的是前海给他带来的成长空间。

  进入前海金控基金集群事业部后,王镓湋很快就开始负责具体业务。如今25岁的他负责跟进前海金控和成都市政府合作设立的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项目。

  记者了解到,这一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架构,以规模为400亿元的母基金为依托,在城市建设、创新创业等领域分别发起设立各专业子基金群,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并重点投资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创新创业等领域,通过金融资本引导产业结构优化。

  “在前海工作,业务能力提升很快。”王镓湋说。

  天津人邢程赴港读书后,留在香港工作,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在香港工作了三年之后,他以港青身份又回到了内地,来到前海发展。

  邢程说:“香港的金融机构定岗很细,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己只是一个链条中的一环,很难全面负责某项工作。前海金控是刚成立的新机构,机会很多。2014年,我刚来的时候,就让我负责跟进两个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是推动前海金控与恒生银行一同在内地设立首家港资控股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在内地成立的首家外资控股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恒生银行占股70%,前海金控占股30%。经营范围主要为基金募集、基金销售及资产管理等,为个人客户及机构投资者提供基金产品和资产管理服务。

  该公司已于2016年6月获证监会核准设立,并于2016年9月在前海开业。该公司首只基金已于2017年4月正式成立,聚焦沪港深新兴产业。

  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冯孝忠表示,恒生银行在编指数方面有一定优势,未来将研究开发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指数基金,同时还将研究SDR债券产品。

  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李慧敏认为,作为一个跨境金融合作项目,恒生前海基金的设立,标志着深港合作进一步深化。

  能够参与这个项目,让邢程兴奋不已。他说:“在香港,不可能轮到我负责这么大的项目。”

  实际上,在CEPA框架下,除了首家港资控股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前海落地外,前海金控与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分别成立的港资持股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汇丰银行持有51%股份)和东亚前海证券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为第一大股东,持有49%股份)也已于2017年6月获证监会核准设立。

  作为首家在内地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的港资金融机构,汇丰银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冬胜表示,汇丰前海证券投入运作后,可扩大汇丰在内地的产品类别,让本地和境外客户都能享受汇丰所提供的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并从内地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壮大和开放中获益。

  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国宝表示,东亚前海证券的设立,让东亚银行把资本市场业务拓展至内地,令东亚银行在内地的业务更多元化。

  实际上,前海在深港金融合作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率先推动实现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和跨境资产转让等“五个跨境”。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金融创新处处长文娉说:“《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中涉及金融改革创新的8条先行先试政策都已在前海得到落实。”

  香港青年内地发展的“第一站”

  除了金融机构进驻、金融业务试点开展以外,前海还吸引了一批香港青年北上创业。张龙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一个在北京和香港有过两次创业经历的香港人,他把自己的第三次创业之旅放在了香港和前海。

  2014年,张龙华在香港推出了名为SHOWMUSE(秀妙)的移动互联网视频教学平台,提供非学术性知识教学课程,内容涉及演讲技巧、社交礼仪、恋爱婚姻等生活技能。张龙华坦言,SHOWMUSE主要通过用户付费点击、收取广告费用,同时结合电商模式来盈利,而这种方式需要很大的用户量来支撑,单靠香港市场的用户,远远不够。

  由于香港办公租金和人力资本高昂,以及拓展内地市场支撑企业发展的需求,2015年6月张龙华又组建一支团队入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形成了香港、前海双办公的模式。2015年7月,SHOWMUSE团队完成1000万港元前期融资,SHOWMUSE  APP在同年11月成功上线。

  像张龙华这样在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还有很多。入驻前海让一些香港青年很快在融资上尝到了甜头:来自香港的“视野机器人”团队开发的以森林防火为目标的项目,已完成3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融资和首轮融资;留英归港青年陈升创办的学学科技团队,在梦工场创业不到一年,即获首轮融资5000万元。

  陈升说:“前海的创业平台,降低了年轻人创业门槛,让我们可以更专注地把时间用在产品研发上。”

  近年来,创业热在香港青年中升温。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港青将北上的首选地列为深圳,原因是“饮食、语言上没有太大差异”“离香港很近,往来很方便”。这种天然的文化地理优势结合前海梦工场提供的租金减免、创业辅导、投融资服务等政策支持,使得前海成为港青创业聚集地。

  成立两年多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87家,其中香港团队87家,超过50%的创业团队已经获得融资,单个团队获得最高投资额度达7亿元。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说,“前海已经成为香港青年内地发展的‘第一站’”。

  同样在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李德豪的感受是,内地市场不仅空间大,而且对新创公司的包容度要大很多。“在香港,大公司一般只跟大公司合作,创业公司的科技产品很难找到市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会有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数据备份安全会有更多的需求。这对我们开发的数据云端容灾审计项目BizCONLINE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以前创业打的是600万人的市场,现在打的是十多亿人的市场。”在香港公屋里长大的李德豪说,“对于像我这样的普罗大众,要想实现自己的创新梦,国家是很重要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有兴趣来前海参加交流活动。近两年来,前海共接待了香港青年来访考察交流近400批次,共1.5万余人次。同时,2014年以来,前海还为香港青年提供了1408个实习岗位。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处副处长王子忠说,不论是来创业、就业、实习,还是参观,只有来了,香港青年才能切实感受到内地特别是前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蓬勃发展的气象。

  港企进驻呈现逐年加速态势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前海嘉里中心”已经拔地而起,成为前海目前为数不多的高楼之一。2015年1月9日,嘉里置业(中国)有限公司以38.6亿元的价格拍得这块位于前海中心位置的地块,使得该地块成为前海首块港企竞得地块。

  2014年12月发布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促进深港合作工作方案》提出,总面积15平方公里的前海要向香港企业出让不少于1/3的土地,并且,到2020年,前海由港资、港企开发的建筑面积要超过900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前海共出让土地28宗,总面积达69.08万平方米,共计868.5亿元,其中定向对港资出让土地14宗,累计出让土地33.47万平方米,占全部出让土地的48.5%,共计458亿元,占出让总额的52.7%。

  土地政策是前海推出的支持港企发展的“万、千、百、十”计划中的一部分。该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建立10个面向香港优势和特色产业的港企聚集基地;孵化100家成型的港资创新企业;孵化1000家有发展潜力、创新和整合能力较强的香港企业,力争港资服务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有港资开发的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在前海开展商务活动和就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超过10万人,吸引1万家香港企业落户。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罗康瑞认为,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自诞生之日起,便承担起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重任,是内地与香港合作的桥梁。

  在国务院批复的22条先行先试政策的支持下和前海推出的对港“万、千、百、十”计划下,近年来,港企入驻前海呈现出加速趋势。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前海区内注册港资企业家数依次为59家、218家、731家、1978家、3797家。截至2017年一季度,前海区内注册港资企业家数更新为4441家,注册资本达3862亿元。前海已引进汇丰、恒生、东亚银行等金融服务业企业,同时还引进了周大福、新世界、嘉里、九龙仓等一批香港知名企业。

  田夫说:“前海已经成为香港人最愿意来,香港企业最受益的深港深度合作的标志性区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南方基金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困扰苹果产业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困扰苹果产业

持续打造“陕果”品牌,使陕西乃至中国苹果成为与新西兰猕猴桃和智利车厘子一样的世界知名农产品品牌。

·海量数据“捞”出5亿元洋酒走私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