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民航混改首家试点落地
东航物流引入4家股东超22亿非国有资本,谋求改制上市
2017-06-20 作者: 记者 杨烨 实习生 黄可欣/上海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国企改革创新进行时

  首家航空领域国企混改试点落地。东航集团旗下的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简称东航物流)启动混改并于19日完成签约,正式引入包括联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绿地在内的4家投资者,东航方面让出绝对控股权,在实际投入18.45亿元国有资本基础上,合计带动22.55亿元的非国有资本投入,下一步将完善条件加快改制上市步伐。

  记者了解到,按照本次混改协议内容,东航集团下属的东方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占股降至45%,非国有战略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合计持有45%股权。其中,联想控股占股25%,普洛斯占股10%,德邦占股5%,绿地占股5%。核心员工持有10%。同时东航物流资产负债率将从2016年12月底的87.86%,降至75%左右,达到全球一流航空物流企业的平均负债率水平。按照计划,东航物流将尽快建立规范的股东会和董事会,并在董事会形成国资、民资、外资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局面。董事会将设9个席位,东航产业投资公司拥有5席,3家战略投资者共拥有3席,职工持股平台也将拥有1席。

  东航集团总经理马须伦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4家投资者将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与东航物流进行资源互补,合作共赢,推动东航物流成功转型,成为符合物流行业产业生态圈的高端物流服务集成商,打造比肩FedEx、UPS和DHL的世界一流航空物流国家队,形成新型物流产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企改革试点样本企业,在引入投资者的同时,东航物流也在积极推进包括市场化选聘、薪酬、员工持股等多项改革。记者获悉,东航物流将本次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的10%用于员工持股,其中东航物流首批员工持股总额为东航物流本次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的8%,预留的2%则仍由员工持股平台管理。首批持股人员主要为公司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目前已有125名员工持股,涉及出资金额近4亿。

  东航物流总经理李九鹏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真金白银的投入外,核心员工的持股比例和退出等方面也有较为严格规定,更有效地保障了股权的合理流动,更好地实现核心团队人才稳定和激励作用。不仅如此,员工与东航集团或东航股份解除劳动关系后,将与东航物流签订“个性化”合同,即一人一合同,且薪酬不再由层级决定,而是随岗位变动,切实做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从入选首批混改试点企业至今,东航物流按照“三步走”的混改方案,形成了清晰的改革路径。股权转让已于2016年11月完成,而“第二步”增资扩股也通过此次引进投资者以及全体员工“脱马甲”、核心员工持股的工作得到落地。东航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揭小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混改的下一步就是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企业上市。

  谈到东航物流改革的动力时,揭小清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东航集团的物流业务一度陷于“十年九亏”的怪圈,说明曾经的模式在全球航空物流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难以为继,要做强做优做大航空物流,必须抓住混改这个关键点。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会同国资委于2016年启动实施第一批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确定了东航集团、中国联通、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等中央企业列入第一批混改试点。

  “东航物流未来要继续当好‘先行者’,种好‘试验田’,为国企全面深化改革走出新路子、激发新活力、积累新经验、取得新突破。”东航集团董事长刘绍勇说。

  他表示,东航物流混改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各类社会资本的活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推进航空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物流国家队,同时也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混改完成后,东航物流将在航空物流、货运产业基础上,整合民营资本,立足自身航空货运业务的优势,拓展跨境电商、物流仓储、物流解决方案、高端快递等高利润业务,真正走出一条引领全球航空物流转型发展之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南方基金

“办个假离婚,相当于增加10年收入”

“办个假离婚,相当于增加10年收入”

近年来,围绕着办理准生证、落户、买车、购房、拆迁、移民等问题,“假结婚”“假离婚”现象增多,甚至已经形成一条“利润丰厚”的产业链。

天量楼市库存拖累中西部县域经济

三类纠纷高发 美容不成反“闹心”

三类纠纷高发 美容不成反“闹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依靠现代美容技术提升“颜值”成为一些爱美人士的选择。记者采访一线法官了解到,由于当前美容市场管理不规范,美容机构良莠不齐,一些非正规美容机构存在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现象,部分非正规医疗美容机构无证经营甚至造成伤害事故。法官提醒,美容纠纷频发,消费者投诉不断,选择美容机构还需擦亮双眼。

高收益投资?当心非法期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