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报告:国内外多方面金融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2016-12-03 作者: 记者 金辉/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风险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特大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四届金融风险高层论坛暨《中国金融风险报告(2016)》蓝皮书发布会1日在京举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金融风险报告(2016)》蓝皮书的主要内容。研究报告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关注中国宏微观层面的金融风险。其中,国际视角主要关注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风险、全球股票市场运行与风险、日元经验对新SDR框架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启示、油价下行周期下的金融指标评析、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主体风险等五个方面。国内主要揭示了中国大类资产配置风险、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中国股票市场及股权类衍生品市场风险和中国股权众筹风险及防范问题。

  在随后举行的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就自己关注的金融风险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法国前财长、法国engie公司战略委员会主席埃德蒙·阿尔方戴利,首先从英国脱欧、各国大选谈到政治形势对经济及金融风险的重大影响,指出欧洲危机根源于欧元区成员国拥有各自金融政策的完全主权,并未结成真正意义上的联盟,而后通过中国与日本经济数据的对比,论证日本式流动性陷阱并非适用于中国,中国不会落入这种陷阱。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风险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康霖教授从“债转股”角度考察了特殊金融风险机制,他认为在债转股的市场化选择中,政府不应搞“拉郎配”,其市场化定价应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有企业双方协商确定,市场化债转股的重大意义在于消化银行不良资产,降低企业利息负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邱兆祥教授重点探讨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制度基础,提出实体经济的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一般会沿两条路径扩散与积累,一条是通过银行体系快速传导,另外一条是通过影子银行领域的刚性兑付积累,因此建议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及时化解金融风险隐患,同时在改革完善的过程中,要改变中国金融监管框架缺陷,调整金融监管思路,在充分界定金融活动的基础上,变“机构监管为主”为“功能监管为主”。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詹向阳研究员从银行业角度谈到地方政府非市场化的“去杠杆”行为造成了银行的收益损失和流动性风险,指出清理过剩产能要注重保护银行债权,避免地方借机逃废银行债务,在去杠杆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防止地方政府将财政风险转嫁给银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教授认为在推进“一路一带”战略中,国内银行发放贷款必须注意政治风险。他在考察了3533笔银团贷款的定价后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贷款中有对政治风险溢价的要求,但政策性银行对政治风险溢价要求没有显著性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庆研究员重点补充了关于金融风险的两点建议:一是关注资本流动,特别是跨境资本流动,守住我国外汇储备的底线;二是重点关注P2P金融风险,加强对P2P机构的监管。

  部分专家指出中国利率之高并非源于消费率太低,考察中国供给率不能单纯套用西方结构而忽略本国具体国情,中国的高储蓄率并非源于消费水平下降,而是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口红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铆着劲儿熬限购 部分房企现“耐药性”

铆着劲儿熬限购 部分房企现“耐药性”

业内人士呼吁,在对楼市用限贷限购政策“猛药去急症”的同时,也要“温补拔病根”,逐步深化调控改革、稳步去杠杆。

·高压之下仍有房企中介“顶风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