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怎样重启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由来
2012-12-06   作者:财新《中国改革》记者 胡舒立 霍侃 杨哲宇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不是尾声

  市场经济目标引领中国20年。享经济改革之红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中共十四大确定改革目标、十五大提出中国基本经济制度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改革曲折逶迤,但终究向前挺进。
  20年前的改革大策划彪炳史册,却也难免受到历史和认识的局限,其实施过程中也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早在十四大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即曾提出若干需要在中期研究解决的改革问题。
  但是,因缺乏共识或囿于内外部条件不足,多数只是破题。
  这些未完成的改革课题,包括国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保体制改革等,至今仍是未完成改革中障碍最多、难度最高、争议最大的内容。
  如同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国际经济学会2011年第16届全球大会上所言,中国于上世纪末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仍很不完善,最主要的是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和干预有不断强化之势,国有部门的垄断力量有不断扩大之势。这种“半统制、半市场”的经济体制难以为继,有可能向权贵资本主义蜕变。从威权发展模式向民主发展模式的转型,正是未来中国改革的主要任务。
  历史走到2012年底。 在改革深水区徘徊多年的中国,又到了“改还是不改”的重大关口。
  中共十八大燃起了希望,而践行全面改革方略面对重大挑战。决策者需要重启改革的坚决行动,如学者们建议,这可以包括:
  ——坚定地、渐进地推行已经达成共识、看明方向的基本改革,鼓励基层创新,支持局部探索,以点带面推进,不为阻力所困;
  ——对牵涉面广、全局性强、复杂交叉的重大改革进行精心设计、协调行动,形成若干组“最小一揽子”改革方案,相继突破;
  ——精心选择一组成本可承受的改革创新举措,尽快付诸实施,使人民可检测,表明政府的改革承诺是可信的,从而改变改革环境,激发改革动力,等等。
  目前,中国“自下而上”的变革愿望强烈,创新冲动持续,愈显出上层推动、顶层设计的迫切和必要。
  中国不愿意、也无法等待太久。人们期待着新一波改革春潮奔腾而来,期待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改革全方位突破。
  十八大已然落幕,始于十八大的历史才刚刚起步……[取消分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张晓晶:中国面临“改革攻坚战” 2012-12-06
· 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型与改革 2012-12-06
· 改革是资本市场最大红利 2012-12-04
· 2013:深层经济改革破局关键之年 2012-12-03
· 市场化改革:超越搞试点设特区思维 2012-11-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