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呼之欲出
十四大召开的日子越来越近。
1992年4月1日晚11点,全国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代表驻地北京西苑宾馆。时任体改委主任陈锦华房间的电话响了,来电者是江泽民。
在电话中,江泽民说:“现在,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下一步该怎么办,大家都在等待,也有点着急,请体改委好好研究一下,向中央提出建议。”
陈锦华立即做出安排,请刚从上海调任体改委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的楼继伟组织座谈会。
“这是我到国家体改委后做的第一件事。”楼继伟回忆说,他当时约请了广东、江苏、山东、辽宁、四川等几个省的体改委主任召开座谈会,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采用哪种提法更好。
在座谈会上,广东省体改委主任易振球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易振球认为,从共产党领导到收入分配,再到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效率,与中国的国家性质并不矛盾。楼继伟认为,易振球讲得很好很系统。其看法也获得绝大多数参会者的赞同。
会后,国家体改委将可以明确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议写成报告,直接呈送江泽民。当时,十四大报告起草组已经拿出第一稿,文中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月30日,江泽民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报告第一稿。他强调,十四大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要前进一步,要讲清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取消分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