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怎样重启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由来
2012-12-06   作者:财新《中国改革》记者 胡舒立 霍侃 杨哲宇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两个点睛之释

  “这次大会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寄希望于我们这次大会,世界上关心中国的朋友都注视着我们这次大会。”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作报告时,开篇即强调使命之艰巨。
  希望和关心,聚焦于中国经济改革如何扬帆启航,劈波斩浪。
  结果已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次大会上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用江泽民自己的话说,这一整体性、前瞻性的提法,确定了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可以保持中国经济改革20年稳定。
  前任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在小组讨论中说,十四大报告中最有新意、最有突破性、对改革最具决定意义和深远影响之处,就是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与四个月前的“六九讲话”相比,十四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更加全面而系统,不仅将其设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且做出两点解释,即中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周小川评价说,这两点新解释,延续了过去对于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都可以用的认识传统,形成了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新概念,建立了一种高于在计划和市场之间水平切块的新关系。
  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教条终于被抛弃了,市场不再是“被利用”的机制,而是基础。人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取消分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张晓晶:中国面临“改革攻坚战” 2012-12-06
· 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型与改革 2012-12-06
· 改革是资本市场最大红利 2012-12-04
· 2013:深层经济改革破局关键之年 2012-12-03
· 市场化改革:超越搞试点设特区思维 2012-11-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