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险企增资发债两手齐抓
内生提升能力 外源拓宽渠道
2023-05-09 记者 胡恩燕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险企增资发债呈现规模下滑、频率升高的新态势。《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截至发稿,年内有4家险企合计27.29亿元增资获批,另有41.47亿元增资计划尚待监管批复。此外,以文件批复日期为限,年内仅41亿元资本补充债获准发行。

  从规模来看,无论是增资还是发债,均同比大幅下滑;从发债动态来看,险企发债沉寂5个月后再度活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在今年3月和4月密集披露18则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相关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梳理保险公司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公告发现,多家公司短期内频繁获得股东“大手笔”增资。

  5月4日,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太平财险”)披露10亿元增资计划,增资完成后,太平财险注册资本将达71.7亿元。本次增资由现有股东按照原持股比例等比例增加,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增加99990万元、龙壁工业区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增加10万元。太平财险上一次增资是在2020年11月,彼时其获批增资11亿元至61.7亿元。

  4月20日,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康养老”)公告称,公司股东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向泰康养老增资10亿元。增资后,泰康养老注册资本将由50亿元变更为60亿元。这也是泰康养老时隔一年后再次抛出增资计划。2022年3月,泰康养老10亿元增资计划获批,注册资本由40亿元增至50亿元。更早前的2018年5月,泰康养老注册资本获批变更为40亿元。

  4月6日,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汇丰人寿”)继2022年10月完成首轮6.35亿元增资后,再度披露6.54亿元增资计划。若本次增资完成,该公司注册资本将由16.6亿元增至23.14亿元。而上述两次增资均由汇丰人寿唯一股东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全额出资。

  短期内再度增资的“补血”意图明显,满足业务发展和偿付能力需要成为首要原因。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述3家公司的期末最低资本和认可负债均有所上升。

  从监管层面看,银保监会亦支持保险公司通过适当途径补充资本金。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行业通过市场化方式补充资本540.47亿元,其中20家保险公司股东增资412.67亿元,10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127.80亿元。与此同时,除增资和传统的资本补充债外,《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于2022年8月发布,明确险企可通过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即“永续债”)补充核心二级资本,此举再度拓宽险企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

  今年3月,已有一笔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76亿元)永续次级资本证券“破冰”发行,记者获悉另一家险企3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永续债已在路上。

  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不断拓宽的同时,内生性资本补充能力亦不断提升。业内人士指出,一季度保险业整体表现较好,随着资产负债两端持续复苏,行业景气度有望延续。预计负债端或有超市场预期表现,内生性资本实力有望增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直面三“坎”变中求“生”——苏南乡镇企业发展追踪调查

直面三“坎”变中求“生”——苏南乡镇企业发展追踪调查

记者近期发现,经历40多年变迁,当年的“草根工业”正逐渐向中高端制造业跨越,正直面引才难、传承难、供地难三大坎。

·“保特色”与“重规范”可否兼得?

“头雁”领飞 向“数”勇行——国企踏浪数字大潮观察

“头雁”领飞 向“数”勇行——国企踏浪数字大潮观察

在加快数字化发展、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走在前列,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紧在前头 干在实处——解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江苏模式”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