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跨国车企深度融入中国市场
2022-12-1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中国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快速演进推动了全球汽车业升维。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中心、创新中心乃至产业链中心,市场机遇和产业机遇大规模涌现,跨国车企开始积极“转向”,深度融入中国市场,链接中国汽车产业,不仅在汽车制造领域,更多在技术创新以及产业链方面展开合作。这种新合作模式的出现,将形成创新合力,为全球汽车业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华晨宝马里达工厂正式开业意味着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再迎重要里程碑。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中国市场驱动全球车企快速转型

  □记者 李志勇 北京报道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能源、智能化等技术的快速提升,从输入产品,到在华开设研发中心,再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的合作创新,跨国车企正在深度融入中国市场。

  跨国车企拓展投资范围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变革加速,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跨国车企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程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纷纷主动调整战略,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不断拓展业务深度和广度。

  今年以来,德系车企已列出了总额达千亿元级的中国市场投资项目。今年6月,投资额超过20亿欧元的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改造项目完工,全新的iFactory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这也是宝马集团迄今为止在华最大的单项投资。

  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工厂也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这是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汽车合资项目,规划产能为每年16万辆。

  与此同时,总投资额达到26亿欧元,规划15万辆年产能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在吉林长春奠基,这是奥迪在中国市场首个生产豪华纯电车型的工厂。

  今年10月份,大众集团旗下的软件公司CARIAD与中国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大众集团计划为本次合作投资约24亿欧元,而这也是大众集团40年来在中国市场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不仅是整车企业,在中外汽车业不断拓展新合作的同时,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在拓展中国市场业务。

  在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佛吉亚就表示,本土化一直是佛吉亚多年高速发展的基石。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佛吉亚开始加速布局,建立了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目前,佛吉亚在中国有6个技术中心、11个研发中心、超过1300名专业工程师,并已在上海、武汉等地建立起非常完善的世界级实验室和研发设施,而其应用在汽车座舱中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就是和中国企业一起研究开发的。

  合作共创成为新趋势

  随着汽车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快速发展,中国也开始从全球汽车制造中心变成全球汽车业创新中心,合作创新成为跨国车企在华投资合作的新趋势。

  根据计划,到2024年,大众集团将与在华合资伙伴一起在电动出行领域共同投资约150亿欧元,全速推进大众集团的电动化转型进程。到2030年,大众集团旗下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占比有望超过40%。

  现代汽车计划于今年内推出氢燃料电池车NEXO中国版。目前,现代汽车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即将竣工投产,投产后将面向汽车、船舶、轨道交通、发电等领域,提供氢燃料电池系统。

  同样,本田的全新概念车e:N2 Concept也是由中国团队研发和打造的。不仅如此,其升级版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超感Honda SENSING 360”也得益于中国智能化技术和资源的有效整合。

  除此之外,宝马在中国建立了除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和数字创新体系,并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合作,积极加入中国创新生态圈。与此同时,宝马还与中国企业合作,试图在国内实现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闭环回收,并携手河钢集团打造绿色低碳汽车用钢供应链。

  另一家德国汽车巨头梅赛德斯-奔驰则在过去17年间一直在加强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研发能力。2009年,梅赛德斯-奔驰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开设高级设计中心的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2021年,总投资超过11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研发技术中心在北京正式投入运营;今年3月,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专注于自动驾驶与智能互联技术,以强化其本土创新实力。

  业界认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在汽车智能化设计和电动化技术方面拥有独特优势,中外汽车业已进入深度合作阶段,合作共创越来越成为主流。

  改变带来新机遇

  当前,汽车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是大势所趋,而玩法的改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大众集团表示, CARIAD地平线公司的合作,将增强其本土研发能力和竞争力,使中国市场在大众集团全球业务中继续发挥核心作用。

  从近期众多跨国车企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的项目可以看出,新一轮合资的逻辑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变,再难看到以往“市场换技术”的影子,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新市场突破,以及供应链上的合作支持。

  近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与欧洲老牌汽车巨头雷诺集团签署框架协议,成立一家全新公司。业内人士表示,吉利与雷诺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推动其进军欧洲乃至全球市场。

  与过去将车型导入中国市场的做法不同,丰田如今强调要在智能电动领域与中国企业联合研发,一同打造丰田品牌电动车。时下,丰田与比亚迪合作研发的bZ3车型已正式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已从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变成全球最大的新技术试验场,中外汽车产业的合作也随之从简单的互通有无、利益交换升级到优势互补、利益共创,合作领域则从过去的以制造为主,向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合作转变。

  专家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有着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最前瞻的技术,中国的消费者也十分注重新技术、新设计、新功能、新体验,这些需求将对全球汽车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新能源车赛道,中国汽车市场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趋势,正在驱动全球车企快速转型。

  上汽通用:从“向美国学”转为“输出中国智慧”

  □记者 周蕊 上海报道

  1997年成立的上汽通用汽车,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各出资50%组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中美合资企业。作为中美在汽车业的合作典范,上汽通用从上个世纪的“向美国学”,逐步走向“输出中国智慧”,这一难能可贵的转变也在诉说着中国汽车业“强起来”的故事。

  新实验室藏着“未来汽车”的秘密

  未来汽车什么样?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这意味着主机厂需要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快速转型成为“新能源体系的全能者”。

  走进最新挂牌的上汽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智能系统及软件工程中心,工程师们正在忙碌地进行研发、验证等工作。比起大家印象中的汽车试验室,这里更像“互联网大厂”,智能驾驶、互联系统等不少代表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研发都可以在云端协同中完成。

  由通用汽车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联合开发的全新一代VCS智能座舱系统,会在这里完成“中国化”的“学习过程”,根据中国客户的使用场景、功能需求和互联生态环境做出本土化的标定和优化,打造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联功能和云端服务。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正在从机械化的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网联化,我们不仅需要对网络安全进行验证,还对车身电子、互联系统等进行全面的测试,通过场景模拟方式,现在,在试验室的台架里就能实现智能驾驶相关的验证工作。”泛亚电子开发验证中心智能网联验证及工具开发工程师时宇博说。

  去年3月,位于上海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新能源试验大楼和位于安徽广德的电池安全试验室同步“亮相”,新能源车型核心“三电”零部件的主要试验验证项目在这里完成。

  “试验大楼按照通用汽车试验室最高标准和流程体系建设,电池系统模拟全球最严苛道路状况和极端环境因素等,充分预留了下一代项目的试验升级和扩展能力。”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新能源试验室工程师许科说,这里的电池振动测试系统测试标准远超国标,振动时长为国标3倍,振动频率为国标5倍。

  面向未来合作“再升级”

  “我们要积极拥抱智能网联和电动化的浪潮,但汽车制造并非‘短跑’,而是‘长跑’。汽车的使用寿命长,对安全性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前瞻性的视野和对安全的高要求。” 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说,上汽通用进行了大量的产业链上下游布局。

  在上海浦东新区,去年底投产的上汽通用奥特能超级工厂里,“机器人比工人多”是不少车间常见的画面。在奥特能超级工厂里,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涂胶、合盖等工艺100%由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机器人自动完成。设备加工方案在设计初期,针对轨迹、速度、出胶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数百次虚拟仿真,生产时将仿真运行后的最优程序输出到现场设备,并配合3D视觉手段进行多重质量保证,全系统由此实现测量精度小于0.1mm,也就是精细到“约为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同时,奥特能超级工厂的电池包组装过程中,还采用了超声波定位拧紧技术,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及接收器精确定位拧紧螺栓位置,以确保螺栓拧紧顺序及拧紧质量。拧紧过程中100%监控拧紧扭矩及角度,并将拧紧信息上传至IT系统,使每一个电池装配环节的数据均可追溯、可查询。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工厂是上海第一批智能工厂,也被业界视为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标杆。从2016年投产以来,这里不断迭代升级,工厂里的“机器人员工”越来越多,自动化、无人化水平不断提升,“每打一个螺丝钉”都能被“云端”记录下来。

  “中国智慧”助力尖端科技研发

  11月22日晚间,基于奥特能全球电动平台的雪佛兰FNR-XE纯电概念车在上海实现了“全球首秀”。从今年9月,基于奥特能平台的首款车型凯迪拉克LYRIQ锐歌开启交付后,未来五年,预计上汽通用将实现超过10款国产奥特能平台纯电汽车的落地。

  作为通用汽车面对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答案”,奥特能平台的研发过程中,融合了不少来自中国研发团队的智慧。

  “奥特能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中国团队在美国常驻研发了一年多。”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电池开发高级工程师吉英亮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先,这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转型速度,其实也体现在标准,部分中国国标、上海地标的要求高于全世界,甚至有些验证项目是独创的,这就给为全球市场开发的奥特能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吉英亮说,以热失控项目为例,北美市场之前并没有这一项目的标准要求。为了能满足国标的相关要求,中国团队联合本土供应商为中国市场做电芯配方设计时,先从元素周期表中筛选了8种可能的材料,然后再在其中选出3种做出原型进行比较试验,优中选优,仅这一项目就花了半年多时间。除此之外,中国市场对车云协同走在全球前列,实时云端管理的相关经验也被应用到了奥特能平台中,“最终研发的专属电芯配方具备高热稳定、低衰减、长寿命的优势”。

  “和以前全球整车平台开发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不同的是,中国团队的深度参与意味着中国的优质零部件供应商也有机会加入全球的产业链集群中。”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驱动系统执行副总监尹建民说,由于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全球采购、全球验证、全球供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曾经相对封闭,而现在,通过运用高度本地化的业务链体系,上汽通用汽车实现了奥特能平台超过95%零部件的本土化采购。

  即将在年底前投产的武汉奥特能超级工厂同样是中美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中国工厂不再是全球体系中的‘补充’,正在成为研发和制造的核心之地。武汉奥特能超级工厂这里生产的电驱将会出口北美在内的全球市场。”王永清说,“中国智造”的实力正在被全球认可。

  一汽丰田:“中国信心”加快新能源转型

  □记者 毛振华 天津报道

  临近年末,已成立19年的一汽丰田不但迎来了第1000万辆新车下线的里程碑,其导入中国市场的丰田全新品牌bZ品牌旗下首款新能源汽车bZ4X也已开始投产。这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壮大的外溢吸引力。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势头强劲。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1月至10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443.2万辆,同比增长107.5%;同期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96.7%。一些在国内生产的新能源车远销海外。例如,前10个月,中国产特斯拉出口达21.9万辆,宝马iX3、雷诺旗下达契亚Spring等电动车均在中国生产。有行业预测,2030年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辆。

  早在2005年,一汽丰田就在中国市场展开新能源车市场布局,推出了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之后为各种车型陆续注入了多种新能源动力技术。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汽丰田意识到,要想长期扎根中国,必须要有新的作为。

  在新工厂落成仪式上,一汽丰田副总经理相马清亲表示,通过提供油电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多种选择,希望能为天津以及中国的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2020年,一汽丰田就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始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落地电动化产品战略。这片由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共建的区域,倡导绿色、低碳发展,与新能源汽车工厂的理念契合。此次落成的新工厂是一汽丰田的第5个整车生产厂。新工厂拥有高自动化率、高智能化、高效率、高柔性化的生产线,具备共线生产轿车、SUV、MPV等车型的能力,预计年生产能力为20万辆。

  随着新工厂落成和新能源SUV车型bZ4X的投产,一汽丰田正在进一步融入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根据官方公布数据,这款车型首次采用e-Axle超级驱动,增加了BEV蓄电池空间,车辆在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最大可达615公里,最低能量消耗量为每百公里11.6度电。与现有多数新能源车不同,它还可以为部分车型提供太阳能充电穹顶,预计转化的电量每年可增加约1750公里续航里程。

  这些变化体现出一汽丰田呼应市场的决心和信心。一汽丰田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黄勇表示:“我们将以新能源工厂落成为标志,以bZ系列新能源产品投产为号角,加快完善新能源战略布局, 全面满足用户对出行的多样化需求,在新能源时代浪潮中再谱宏伟新篇!”

  成立于2003年的一汽丰田,实现第一个100万辆新车下线用了5年,间隔2年4个月实现第二个100万辆,此后缩短至1年10个月到1年之间,这从侧面印证了一汽丰田在中国的进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前10个月,一汽丰田还是实现了整车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0%。

  中国新能源市场前路光明,充满机遇,这也正是各路“诸侯”争相竞逐的原因,但中国传统燃油车发展的教训犹在耳畔:只看中市场而忽视关键技术突破,繁荣只能是过眼云烟。新能源汽车市场前路必须在技术攻坚与以人为本的智能、安全上下功夫,可预期的美好市场前景才能照进现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征迁+房票”盘活楼市 谨防形成“新白条”

“征迁+房票”盘活楼市 谨防形成“新白条”

今年4月以来,福建省南平市各县(市、区)尝试用“征迁+房票”方式去化商品房库存。

·企业忙布局 换电“唤”标准——新能源车换电行业发展观察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