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如何推进工联会综合改革
2022-12-06 彭海斌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领域出现了以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为主体的新就业形态群体。为此,以工联会综合改革为抓手,深圳工会改革进入“深水区”,在社区、园区、楼宇等工会联合会开展综合改革。做好这项改革,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有利于探索工会联合会改革发展新路径,有利于开创非公企业工会发展新局面,有利于创新工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和政治安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综合改革系统全面协同高效

  深圳市总工会坚持把工联会综合改革作为推进先行示范工会建设的“牛鼻子”工程,积极向全总申请改革授权。积极探索分类分级分层的改革模式,创建工联会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标准体系,创新工联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推动工联会管理规范化、资源配置精准化,切实增强工联会的组织与服务能力,积极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改革工会联合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快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工会条例》,赋予社区工会联合会部分地方工会的法定身份、组织职能及工作职责,有效破解当前制约工会联合会发展的权责不明、法定身份缺失等法律政策瓶颈。

  二是改革社会化工会干部管理制度。推进工会联合会干部队伍管理制度改革,选优配强工会联合会主席及班子成员;改革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制度,打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与事业单位职员之间的身份转换壁垒,探索通过选聘或直聘的方式将优秀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聘为街道事业单位岗位人员。

  三是改革工会联合会经费管理制度。推动工作经费与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争取上级工会组织对工会联合会工作经费按照一定比例返还,争取市区两级财政对工联会工作经费投入,加强市区总工会对工联会的经费支持,形成稳定的多元投入保障制度与经费使用分配机制。

  四是创新工会联合会运行工作机制。推动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服务阵地、工作内容、岗位人员等方面深度融合,创新工会联合会分类分级分层运行管理机制,创新互联网+智慧工会服务模式,切实增强工联会开展建会入会、源头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精准优质工会服务及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组织与服务能力。

  破解重点难点成效显著

  将更多资源投放到基层工联会,着力解决“三新”领域建会入会难题,并通过基层工联会分类分级分层精准管理,对不同等级的工联会进行指导、管理和建设,彻底打通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资源精准投放和工联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破解建会入会痛点。通过工联会联合会综合改革,从法律层面有效解决“三新”领域互联网平台企业建会难、广大灵活就业人员入会难等困境,通过工联会直接实现对辖区互联网平台企业及新就业群体的活动覆盖、人员覆盖和组织覆盖。从而最大限度把灵活就业人员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同时,工联会可破解包括蓝领工人、农民工及新就业形态群体在内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缺失、维权找不到组织的现实困境,推动工会联合会参与源头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是实现分类分级分层精准管理。通过分类分级分层,实现每个工联会的表现形式、需求特征、风险等级等情况一目了然,为工联会精准画像,并配套精准服务资源。分类即根据不同类型工联会的特点,将工联会分为社区、园区、行业、集团等十种类型,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分级即根据工联会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确定其紧急和重要程度。

  三是实现资源精准投放。根据分类分级分层情况,按照资源投入与职责任务匹配的原则,对全市非集团、机关事业单位类工联会进行分级经费补助。同时,根据劳动关系类别与工作性质把全市职工大体分为:“红领”(机关国企事业单位职工)、“金领”(企业高管人员)、“白领”(商业楼宇职工)、“蓝领”(一线产业工人)、“彩领”(网约配送类劳动者)和“圆领”(农民工)等六类,并把工会资源重点投入蓝领、彩领、圆领等弱势群体所在的基层工会组织,其中80%的人、财、物资源投入到一级和二级工联会,真正实现改革资源的精准化投放、精细化配置。

  四是推动工联会可持续发展。确保经费供给充分、规则明确可行、信息联动通畅,为工联会持续发展、不断升级提供关键保障。探索工联会参与2%工会经费分成机制,稳步扩大经费来源。研究制定《深圳市工会联合会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南》《深圳市工会联合会建设考核评估办法》等6项制度,明确工联会职权职责、组织架构形式、建设管理要求,细化分级考核标准,强化工作激励,切实让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作者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企业忙布局 换电“唤”标准——新能源车换电行业发展观察

企业忙布局 换电“唤”标准——新能源车换电行业发展观察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充电慢、充电难的产业痛点日益显现。

·小吃“吃”出大产业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