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数字化赋能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外贸数字化转型发展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
2022-08-31 记者:王文博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据海关统计,过去5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近10倍,2021年规模达到1.92万亿元人民币;业内预测,未来5-10年内,海外电商市场还将有3万亿-5.7万亿美元的增长空间。这两组数据反映出数字化赋能之下,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契机、新动能。外贸的数字化转型还有更多领域、更大空间和潜力待探索和挖掘。

  在近日由经济参考报社主办的“外贸数字化转型发展研讨会”上,业内权威专家和头部企业就如何提升传统外贸数字化水平,持续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等问题深入讨论,提出要用数字技术提升各环节运营效率,赋能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外贸增长的强劲引擎。

 

“外贸数字化转型发展研讨会”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提出,外贸连着整体经济,就做好外贸工作和经济工作而言,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形势。他指出,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活力,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平军表示,中小微企业是中国外贸增长的主要支撑者和贡献者。今年上半年,外贸中小微企业在2021年新高的基础上双双延续稳定增长态势,外贸进出口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充分展现出中国外贸外资强大的发展韧性和综合竞争力。

  与会嘉宾还指出,当前外贸所处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广大外贸主体,尤其中小微企业,在巨大市场机遇面前,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参考报副总编辑王恒涛表示,近年来,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进步显著,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发生了重大变革,数字化转型赋能外贸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成为拓展国际贸易渠道的有效手段,成为实现外贸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信息显示,跨境电商让中国的外贸企业能够直接接触到海外消费者,直接面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运营品牌,由过去单纯代工的角色,逐步提升能力,覆盖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外贸微笑曲线”中的更多环节,获得更多利润。“数字化驱动的B2C跨境零售,将会造就一大批微型跨国企业。”有关专家表示。

  据研究测算,未来5-10年内,海外电商市场还将有近10亿人的消费者规模增长潜力,GMV(商品交易总额)的增长潜力更是能达到3万亿-5.7万亿美元。而在这样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如果以目前各个海外主要电商平台上中国卖家的GMV占比来看,中国供给、中国商品可能占据全球电商市场30%-40%的份额,而且这个份额还在持续增加。

  “数字化赋能外贸成为大势所趋,发展外贸新模式也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王恒涛说。

  与会专家同时强调,还要看到,一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着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同时,国际规则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抓住窗口期赢得发展先机?王恒涛提出,进一步提升传统外贸数字化水平,加快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把“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带给全世界,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

  围绕如何攻克这一课题,与会专家和企业家进行了深入讨论,剖析中国外贸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主要因素,提出诸多建设性观点和意见。与会专家与企业界代表指出,中国在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先进经验,这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建议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如何将这些先进经验用于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助力跨境电商发展,也为全球贸易数字化的发展进程提供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

  中国市场主体规模大 活力足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外贸连着整体经济,就做好外贸工作和经济工作而言,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在发言中提出,目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边际改善态势。经济运行朝着经济合理增长轨道前行。

  在国际形势超预期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大趋势是没有变的,背后是大市场的韧性——中国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又有深化改革的巨大红利以及强大的制度等优势。

  此外,高培勇还强调,中国还有来自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他提醒有三点因素需要特别关注:第一是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持续迸发顽强的生命力和超强的创造力;第二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具有不竭的动力;第三是市场经济主体,到今年6月底,我国已经有超过1.6亿户的市场主体,规模巨大。

  高培勇同时提出,特别需要注意,中国市场主体成长过程是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同步而行的,在40年的市场经济运行洗礼中发展壮大,对市场运行规律非常熟悉,而且擅长市场运作,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发展的根基和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韧性和中国经济潜力,指的就是市场主体的韧性和潜力。”

  高培勇认为,从这三个方面着眼,既能看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同时也能凸显出超预期因素和中国经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能坚定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我们找准做好外贸和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着重点。

  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原司长洪晓东:

  推动贸易数字化 助力中小微企业出口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专家、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原司长洪晓东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在今年初已经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还在积极考虑加入CPTT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这些自贸协的推进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便是推动完善数字贸易规则,并使这些规则服务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让全球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从中受益。而在这一过程中,头部平台企业将起到积极作用。

  洪晓东给出两组数据,从总量来看,全球95%的公司是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占比达到60%。从出口来看,WTO相关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微企业出口只占到制造业总销售额的7.6%,而大型企业这一比例为14.1%,高出近一倍。

  分析原因,洪晓东指出,从企业呼声来看,中小微企业缺乏相关技能,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缺乏对非关税壁垒繁琐的规制和边境程序的掌握能力以及获得融资的机会有限。

  洪晓东同时提出,中小微企业自身要充分参与国际贸易,跨境电商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和方式,但是公司越小参与国际贸易的挑战越大。他说,有企业反映,出口环节最怕制单,“填半天表可以慢十单,把制单的时间省下来了,这半天又可以去多做几笔生意。”

  洪晓东表示,平台企业恰恰可以发挥这方面优势,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这些问题。例如,针对众多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B2B报关痛点,阿里巴巴国际站推出9710智能报关系统,打通国际站线上交易数据和向海关发送申报订单,解决企业和海关的数据对接问题,帮助企业节约60%的制单和申报时间。

  企业的需求、平台的探索等也在倒逼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贸易便利化步伐。“网购保税进口”“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等监管模式相继推出,满足了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这些经验也要在更多的国际合作中推广,进一步推动贸易数字化,让更多外贸企业从中受益。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

  中国外贸迎数字化转型窗口期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中国外贸数字化转型的‘窗口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在发言中提出。她进一步分析,当今,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发展模式、竞争手段都在向数字化转换和迭代,外贸发展正在开启更大空间。

  张威指出,在数字化背景下,全球贸易链条迎来解构和重构,流通渠道扁平化,生产商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大大缩减,甚至可以通过若干大平台统筹完成整个流通过程。“数字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协同和智能化。”

  从企业战略布局来看,数字化也是大势所趋。

  张威举例,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报告显示,全球1000家大企业中的67%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级的发展战略。“全球供应链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推进。”

  同时,数字化还是响应市场需求的必由之路。统计显示,93%的消费者会通过互联网找商家,54%的消费者习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网络搜索和查询。“无论是从供应链的组织,还是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数字化已经无处不在。”

  数字化转型方向已然确定,那么在具体操作层面,转什么?怎么转?谁来转?

  张威认为,外贸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但不限于跨境电商。“单一的点或者环节的推进,并不能完成数字化转型。”她强调,要从采购供应、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销售、售后服务全链条发力,才能更充分的发挥数字化优势,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张威还提出,外贸的数字化转型必须政府和企业一起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中国外贸数字化转型的‘窗口期’。时间紧、任务重,政府和企业要一起转变观念,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贸易开发、贸易撮合、贸易服务、贸易执行等环节进行数字化赋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平军:

  数字化赋能 推动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外贸中小企业面临多重挑战,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各方面要综合发力,推动中小外贸企业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平军在发言中提出。他同时强调,外贸中小企业是促进外贸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周平军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成为贸易大国,外贸中小企业功不可没,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商务部数据显示,以中小微为主的民营企业是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2021年进出口总额1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6.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8.6%,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58.2%。“这些充分说明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支撑者和贡献者。”周平军说。

  他进一步提出,当前,全球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贸易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为我国外贸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必须看到,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着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对此,周平军从四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财税、金融、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并及时出台配套措施,有效激发外贸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和活力,分担外贸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和风险。

  二是发挥数字平台引擎作用。建议大中型的数字平台与大型国际展览展会平台相互联动,通过各环节、全流程的引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进入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机会;同时,积极发挥数字平台和大企业引领作用,搭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大中小企业数字化产业生态,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

  三是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技术、管理、生产、法律等精准服务,开发便捷、成本低廉的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带动外贸中小企业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加强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的同时,各地方、各相关部门还要多点发力,持续优化外贸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外贸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力量载体。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我国外贸中小企业发展韧性强、潜力足,已经为我国外贸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周平军说,相信在有关方面的支持和综合施策下,广大外贸中小微企业必将在数字化转型创新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跨境电商有望成为外贸增长强大引擎

 

 

  “跨境电商作为新工业革命条件下一种新型贸易方式,有可能成为助推未来30年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发言中提出。

  张燕生分析,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多重挑战,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货物进出口连续闯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大关,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今年4月份以来,外贸增速更是逐月上升,7月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为16.6%。

  在他看来,中国外贸的韧性在很大程度反映了过去40余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不过,张燕生同时提出,现在外贸发展面临着新的变化,一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了,二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变化。

  面对这些条件的变化,中国提出了要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张燕生说,新工业革命不同阶段不同技术的发展,对全球供应链会有不同影响。“如果说IT革命打造了综合物流革命和全球供应链管理,使得全球各地都能互通贸易并及时供货,那AI技术有可能会打造一个智慧的综合物流和数字化的供应链。这些都在逐步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壮大,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发展成为一种主导的外贸方式。”

  而在跨境电商这一新业态的发展过程中,张燕生认为企业的探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目前一些头部的电商平台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可以看作是贸易新业态发展的先锋队。”

  张燕生还强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外贸要想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先机,赢得更大发展,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以及全行业的协同。

  张燕生表示,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完善,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更多力量参与推进。

(照片均由记者 潘悦 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年轻客群崛起 数字赋能步行街变“潮”街

年轻客群崛起 数字赋能步行街变“潮”街

近年来,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多地步行街积极创新求变带动消费热度回升,展现消费升级新动向。

·政策与科技齐发力 破解大豆扩产难——吉林多地扩种大豆见闻

持续加大援建力度 央企助力富民兴藏

持续加大援建力度 央企助力富民兴藏

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国企助力 张江科学城加快崛起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