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出炉:京沪深位列三甲
2022-05-18 记者 班娟娟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5月17日,智联招聘携手“泽平宏观”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解码中国城市人才流动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跨城求职者同比增加7.4%。重点城市产业发展及人才引进政策助力跨区域人才吸引。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高能级城市人才跨区流动性减弱。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长沙位居前十。

  近年来,人才流动趋势日益凸显。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近3.76亿,比2010年增长69.73%。在此背景下,跨城求职者也越来越多。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人才流动性有所上升。研究发现,在2021年智联招聘的求职人才中,约四成为跨城求职者,比2020年增加7.4%。

  其中,“男性”“18-30岁”“高学历”“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等,是流动人才画像的主要标签。报告显示,从性别看,流动人才中男性占58%,高于求职总体的53%;从年龄看,流动人才中18-30岁人才占比64.4%,高于求职总体的59.4%;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6%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求职总体的47%;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30%月收入为8000元以上,高于求职总体的26.7%;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2%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9.5%。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跨区域的人才流动表现与求职者的个人情况、求职意愿和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比如,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或更愿意打破城市界限,去经济发达地区或岗位合适城市寻求发展;产业“虹吸”效应下,发展相对成熟的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三大行业培养的从业者数量位居前列,全国多地域性的产业发展之下,也促进了三大行业的成熟人才跨区域展开流动。

  此外,报告还对城市与人才流动的关系进行了解析。从城市群角度看,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流动性下降,“留才”能力进一步增强;从分城市角度看,一线城市仍然是人才流动首选,依托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政策,经济发达城市人才吸引力表现突出。

  基于产业发展基础,超六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近年来,长三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共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大了对周边区域人才的“虹吸”效应。珠三角则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2021年珠三角城市群GDP首次跨越10亿元大关,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大。

  报告显示,在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长沙位居前十。其中,北京连续第二年蝉联人才吸引力城市第一名。依托于各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推出各项人才引进政策,其他城市也表现亮眼。

  根据报告,苏汉人才净流入且占比呈上升趋势、杭宁人才净流入且占比稳定,其中,杭州电商、直播等产业发展迅速,人文环境宜居舒适且平均薪酬优势突出,人才吸引力排名稳居前列;成都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较为活跃、文创与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在推出人才服务配套体系、构建“租售补”并举的人才安居体系的支持下,“筑巢引凤”人才吸引表现亮眼,人才净流入由负转正;南京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实施“宁聚计划”,落户政策宽松,人才净流入较为稳定;作为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三的城市,武汉积极针对大学生开展“学子留汉”政策,落户门槛宽松,吸引越来越多人才留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虚拟货币成洗钱工具,谁在扮演“白手套”?

虚拟货币成洗钱工具,谁在扮演“白手套”?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虚拟货币的兴起,一些诈骗团伙开始利用虚拟货币转移、洗白赃款。

·稳生产 拓市场 争创新

“碳”路先行 央企竞速新能源赛道

“碳”路先行 央企竞速新能源赛道

个人绿色支付、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活数据,可以转化成碳积分,用于兑换礼品或中和年度家庭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

·疫情之下,这家吉林老国企实现“开门红”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