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弄虚作假
2022-04-22 作者:金言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段时间,各地在推进复垦复耕过程中出现一些乱象,如“水泥地上种红薯”“劈开山头造梯田”“鱼塘被填造地”等,受到舆论关注。推进土地复垦复耕的目的在于,通过整治措施,使因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遏制和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之所以出现上述乱象,与某些地方政府长期政绩观扭曲,企图通过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执法部门督查脱不开干系。背后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并未真正意识到守住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继续向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地缘冲突导致的粮食紧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一些国家的基本民生。因此,只有稳住国内粮食生产供给基本盘,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我国耕地资源稀缺,人多地少,供给不足。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耕地质量、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是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虽然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保护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强化,但保护耕地仍面临挑战。耕地面积减少有多种原因: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导致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强劲;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人口数量减少,造成部分耕地出现撂荒抛荒现象;此外,由于种粮收入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时有发生。

  18亿亩耕地红线是确保14亿人口饭碗的最基本保障,必须把加强耕地保护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决不能弄虚作假。

  首先,要认真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按用途使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继续实施“占优补优、占多少补多少”的耕地补偿制度。其次,切实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依法加大对乱占滥用耕地行为的处置打击力度。再次,加强法律层面顶层设计,将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红线纳入相关法律。最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提高种粮效益。只有提高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种粮效益,才能真正稳定粮食生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播撒”财富还是收割“韭菜”?——透视财商教育乱象

“播撒”财富还是收割“韭菜”?——透视财商教育乱象

部分财商教育机构打着“播撒”财富的旗号炒作、放大群众财富焦虑疯狂吸金,潜藏风险隐患。

·职业教育法首次大修,将带来哪些重要改变?

一改天地宽 行舟绿水前

一改天地宽 行舟绿水前

漫长的寒冬中,创安公司痛定思痛,借助“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展自我改革。

·从三个维度保障物流运输——专访中国物流集团总经理廖家生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