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天工人巧日争新
2022-04-11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国企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科技创新局,“科改示范行动”升级扩围……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国企科技创新的举措密集出台,国企科技创新进入快速推进期。

  国资委密集施策 国企科技创新升级

  从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科技创新局,到中央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座谈会、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工作会议等相继召开,再到国企科技改革示范企业名单扩围,短短半个多月内,国企科技创新举措部署密集落地。高质量抓改革、高水平搞创新,国有企业作为“主力军”“排头兵”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更好地助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我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国家名片”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我国首型固体捆绑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首飞成功……近期一个个重大工程密集亮相的背后,是国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蓬勃景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面对今年更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必须以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

  “和国外相比,我国企业在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方面差距仍比较大,目前已经到了靠自主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了。此时,国企积极发挥技术创新主力军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和及时了。”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委最近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表明其继续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有效开展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基础创新的决心。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中央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意义重大,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举措,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根本保障。要努力找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方法路径,将需求牵引作为根本出发点,将能力建设作为关键发力点,将资源协同作为重要着力点,将政策保障作为基本支撑点,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技术策源地。

  加强原创技术供给,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众多国企已经行动起来。例如,中国机械总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基础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重点,累计组建科研创新团队44个,明晰技术研发方向43个。同时,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需求为导向,积极申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智能制造专项、工业强基工程、国防军工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95项,形成十大关键技术、十大标志性装备和五大成套装备,有效保障探月工程、两机专项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任务攻关。

  创新联合体升级版浮现

  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便是例证。这个由兵器工业集团等12家央企2020年5月发起成立的公益性组织,如今成员单位已达到83家,北斗高精度服务全球用户2021年底也突破10亿个终端,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民用服务体系具备服务能力加快规模化应用。

  可以“强强联合”,也可以“以大带小”。不少大型国企处于产业链重要环节,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能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出更明确的创新目标、创新路径。

  “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是不够的。”中国一重集团董事长刘明忠称。这家冶金装备供应商探索通过协同创新,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成长,推动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同心圆”持续放大。

  十八大以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创新联合体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构建形成了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的有效机制,解决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国资委4月2日召开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采取有力举措,着力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确保取得更大成效。

  要进一步突出任务型定位,坚持目标引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统筹联动,提升科研攻关效率,打造更多科技领军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体系化建设,科学谋划技术布局,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到产业化的链条,坚持开放创新,积极与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建立协同创新网络,畅通创新链产业链。要进一步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坚持以研带用、以用促研,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市场化应用推广……一系列安排跃然纸上,开启高水平建设运行创新联合体的新篇章。

  科改示范行动扩围激活力

  “科改示范行动”是在2020年4月启动的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共选取了204户国有科技型企业,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并引领带动更多国有企业向改革要红利、以创新促发展,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的改革态势。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认为,“科改示范企业”市场化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四大支撑。一是着力优化股权结构、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治理机制支撑。二是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强化对科技创新的经营机制支撑。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发展通道,强化对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支撑。四是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灵活运用正向激励工具,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支撑。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冲刺收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科改示范行动”升级扩围。3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最新“科改示范企业”名单,共440家企业“上榜”。这不仅代表着数量的增加,更是质量的提升。

  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力度,聚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研究出台更多“小切口、接地气”的政策举措,并对重点企业有针对性的逐项解决改革创新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撑。(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图为由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公司联合承建的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运营通车。 料照片

  兵器工业集团:用改革点燃创新引擎

  在无通信网络的情况下,通过北斗卫星系统进行双向信息发送、接收,具备这样短报文通信能力的大众手机即将面市,将重新定义手机功能应用。

  这背后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更离不开改革的催化。《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兵器工业集团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突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90%以上的任务。

  通过深化改革,2021年兵器工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226.3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营业收入5269亿元、同比增长7.5%,世界500强排名由2019年的第140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7位,为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和先进兵器工业体系奠定基础。

  向结构调整要新增长点

  测量铁路轨道里程达到厘米级的精度,“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上的集装箱实现跨境追溯,重要桥梁、路基、隧道等发生变形可自动报警……日前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成功通过验收。

  这项由兵器工业集团北方信息控制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重大专项,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后,首次系统性验证了在9大铁路业务版块“北斗三号替代/主用”的成熟度和可推广性,有效促进了中国北斗和中国高铁两张“国家名片”的深度融合。

  兵器工业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张华介绍说,作为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首届理事长单位,兵器工业集团北斗应用创新初步形成“一张网、四平台、三中心、一支撑,一条产业链”新格局,北斗高精度服务全球用户2021年底突破10亿,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民用服务体系具备服务能力加快规模化应用。

  近年来,在全力推进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同时,这家军工央企体系化推进民品发展战略管控和投资管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民品主业,建立民品先进制造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制定集团公司民品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民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到梳理各子集团及全级次企业单位的民品发展定位,实施民品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再到构建形成“1+5+N”的民品战略规划及实施体系……一项项政策接连落地,勾勒出兵器工业集团转方式调结构的路线图。

  向科技创新要动力

  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动力何来?兵器工业集团的答案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在2019年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的措施意见》(科技创新30条)的基础上,2021年集团公司进一步落实国家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对该文件进行了修订。

  首先要从“体系”上着手优化布局。“系统构建了装备研发、技术研究、民品创新、北斗应用、军贸科研等创新体系,着力提升装备体系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突破和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有力促进了装备体系建设和重大项目攻关,兵器科技实现由战术层面向战略层面、由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重大跨越。”张华介绍说。

  据悉,2021年兵器工业集团积极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新组建北斗应用研究院等,拥有6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真金白银的投入也不可或缺。兵器工业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副部长马晓飞介绍说,兵器工业集团建立了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构建了50亿元的科技创新“资金池”。2021年,科技创新支出同比增加14.2%。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兵器工业集团开展“13个人才计划”,制订“人才发展30条”具体措施。“我们一线人员很明显地感觉到过去两年时间里,各个层面大量政策的落地,对创新体系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兵器青年科技带头人崔岩说,“给了年轻人更多创新创业的平台,今年青年设计人员将占到项目设计队伍人数的三分之一。”

  向多元化激励要活力

  作为激发企业员工活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国资委已数次“喊话”央企要推进正向激励、中长期激励以及股权激励等措施。

  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兵器工业集团积极鼓励所属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目前,凌云股份、安捷利实业(H股)、北方导航、内蒙一机4家上市公司已实施股权激励,合计激励股份5830.6万股、激励对象447人。“有效调动了核心骨干,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兵器工业集团改革与资产管理部部长袁树宝给出了一组数据:从已经公开的两家公司年报来看,北方导航和安捷利实业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32.8%和40%。

  据透露,兵器工业集团其他控股上市公司正按照总体计划有序推进,均制定了股权激励三年计划,其中部分上市股权激励方案已在审核过程中。

  非上市企业的强化激励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年科技创新专项奖励5500万元,对48家单位开展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项目跟投等多元化激励,激励金额9500万元。例如,北重集团通过实施项目分红,助力突破了26项技术难题,不锈钢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兵器工业集团坚持提效率增活力,着力深化体制机制变革。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机集团实现军工资产重组上市,宏远电气实现新三板上市,做强做优民爆产业并购重组上市公司江南化工。同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2021年471户子企业经理层成员100%签约。此外,坚持改革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2021年新加入企业年金职工人数实现翻番,一线骨干科技、技能人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3%、13.6%。(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中冶京诚:数智化变革驱动转型升级

  “在未知的领域努力探索,在已知的领域重新发现”——走进中国五矿所属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冶京诚”)技术研究院,墙上的两行红色大字异常醒目。

  近年来,随着冶金市场由增量逐渐向存量转变,这家有着71年历史的科技型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开启了新一轮改革的大幕。

  聚焦绿色、智能发展重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并一以贯之;着力在激发科技动能上下功夫,探索推进研发项目模拟公司制运行……中冶京诚纵深推进各项改革创新举措,发展活力持续增强,2021年净利润增幅达110.3%。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在中冶京诚高线装备试验区恒温恒湿的装配车间里,高级技师张新炎目不转睛,正在以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度装配着一台高速线材轧机。

  据悉,此类设备普遍应用于钢铁行业,可以将钢锭拉成钢丝,最小产品直径达到5毫米。线材可直接用于建筑或制造螺栓、螺帽、铆钉等,我国每年产量大概2亿吨,市场规模超万亿元。

  中冶京诚旗下的京诚瑞信长材公司总工程师马志勇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瑞信高线精轧机的技术水平,目前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最高轧制速度112米每秒,试车速度达到140米每秒,相当于每小时五百公里的时速,比飞机起飞的速度还要快,彻底解决了该领域技术和装备依赖国外公司的“卡脖子”问题。

  面对整个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大势,中冶京诚围绕主责主业中存在的重大科学或关键技术问题及“卡脖子”问题,进行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瞄准行业前沿和市场发展方向,开展基础、共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优势领域进行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优势为发力点,聚焦低碳、绿色、智能技术研发……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开展200多项研发项目。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6.3亿元,较“十三五”初期的2016年,研发投入额增加了近2倍,年研发投入平均增长率达21.9%。

  数智化驱动转型升级

  在中冶京诚电气测试实验室的电脑屏幕上,九江中厚板生产线工程“活生生地动起来了”。这个数字孪生工厂背后的数据和运转状态与千里之外的实体工厂完全一致,并且是透明的,不但能看见外表,还能透视其内部,可以知道工厂里每一条管道的属性、管道中的介质、流向以及承受的压力、温度等。

  这是中冶京诚数字化智能化探索之路的成果之一。当今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包括钢铁在内的多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转型升级重要而紧迫。

  “作为设计类的工程公司,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中冶京诚致力于在设计之初为工程注入数字化基因,让虚拟的数字工厂与现实的实体工厂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并实现工程全过程信息的数字化交付,以此为基础扎实构建工厂数字孪生体,实现从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孪生的数据生命贯通。

  “具备了构建数字孪生工厂的能力后,我们不但具有了设计、建造钢厂的能力,更具有了帮钢厂盈利的能力。”中冶京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宝岭用一个炒菜的例子来说明这种能力的变化。在数字孪生场景中模拟炒菜这个过程,放多少油、油温多少,什么时间下鸡蛋,什么时间下西红柿,都可以通过系统记录下来。同时,可以利用“虚拟厨房”研究新的菜品和新的配方,研究过程不需要实体投入,从而大大减小了开发成本,达到“提质”和“增效”的目的。

  京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永涛介绍说,至今年,中冶京诚已累计完成近20个数字孪生工厂的建设工作。同时,还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广到非钢领域,开发出智慧管廊、智能停车、智能楼宇、智慧河道、智慧水厂、道路智能优化设计系统等市政和水务领域的智能化产品,助力打造智慧型城市。

  “刚性”改革释放活力

  探索推进研发项目模拟公司制运行是中冶京诚通过新一轮改革释放创新活力的缩影。2003年中冶京诚改制成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今又入选“科改示范行动”,在张宝岭看来,与十年前的国企改革相比,此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落实层面突出“刚性”,真正把机制建立了起来。

  聚焦科研项目管理,分级分类实施项目激励;建立起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对科技成果获奖、知识产权申请、工程项目获奖、三维数字化设计等实施专项奖励;聚焦科研市场导向,大力推进研发成果市场化;积极推进工程项目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一项项措施渐次落地,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而效果从率先实施超额利润分享机制的晋钢冷轧项目中就可管窥一斑。2021年10月10日,晋钢冷轧项目第一条主要生产机组—酸轧联合机组热负荷试车一次性成功,比合同工期提前50天完成,创造了同类型项目建设工期最短纪录。

  “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后,此后将扩展到更多项目。”张宝岭希望未来能够以探索和突破,带动企业实现更大发展。(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B矩形广告大

新能源汽车下乡成效显现 挖潜仍需多点发力

新能源汽车下乡成效显现 挖潜仍需多点发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已开展多年,参与的企业和车型不断扩大,有效提振了消费,农村成为新能源车市场新增长点。

·“超级虚拟工厂”助力企业寻求新突破

山东省属国资国企上半年运行扫描

山东省属国资国企上半年运行扫描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属国资国企主要运行指标呈现向稳向好态势,重大投资项目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水平持续提升。

·数字化转型为国企发展赋能添翼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