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国企须发挥关键作用
2022-03-28 作者:张航燕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在物质存在方式上,国有经济主要体现为国有企业;在价值形态上,国有经济主要表现为国有资本,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要素。提高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可以使国有经济实现高效配置。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不仅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也具有积极作用。

  国有经济稳步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规模稳步提高;国有资产向第三产业集中,布局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特别是中央企业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担负着排头兵重任;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第一,国有经济规模稳步提高。

  国有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有资产规模稳步提高。从资产总量来看,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量已由2013年的104.1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233.9万亿元,年均增长14.4%;从净资产总额来看,国有企业净资产总额由2013年37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84.1万亿元,年均增长14.8%;从资本总量来看,国有资本总量由2013年的29.3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65.9万亿元,年均增长14.4%;从企业数量来看,国有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15.5万户增加至2019年的21.7万户,年均增长5.7%;从单户企业资产规模来看,单户国有企业资产已由2013年的6.7亿元,逐年增加至2019年的10.8亿元,年均增长8.2%。

  第二,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从国有企业资产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来看,第二、第三产业资产占比已经由2013年的43.4%、55.8%转变为2019年的32.5%、66.7%,国有企业资产进一步向第三产业集中。2019年,第三产业中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233.3万亿元,是2013年的2.6倍,年均增长17.5%;第三产业的资产占比由2013年的55.8%上升至2019年的66.7%,增加了近11个百分点。2019年,第二产业中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113.6万亿元,是2013年的1.6倍,年均增长8.4%;第二产业的资产占比由2013年的43.4%减少至2019年的32.5%。

  从细分行业来看,国有企业资产呈现出向社会服务业和机关社团及其他聚集的态势,其资产占全部国有资产的比重分别从2013年的13.4%和8.1%,增加至2019年的19.7%和11.3%,占比分别增加6.2%和3.2%;同时,国有资产在电力工业、石油和化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等行业的分布趋于减少;2019年,电力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国有资产占全部国有资产比重分别为6.0%、3.4%、2.5%和2.1%,较2013年分别减少2.4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第三,国有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近年来,国有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特别是中央企业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担负着排头兵重任。国有企业“走出去”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2018年,中央企业共有11028户境外单位,遍布18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总额高达7.6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5.4万亿元和0.13万亿元。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承担了3428个重大工程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61家国有企业实现了国际化经营,其海外资产达到了18.6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1.7万亿元;实现海外营业收入5.9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0.8万亿元;海外员工占比5.5%,较2018年增加0.7个百分点。由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还比较短,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与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仍然需要提高。

  第四,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在吸纳科技研发人才、增强科技研发投入和提升科技成果质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业拥有73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216名两院院士,中央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总量约77万项。2020年,我国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中央企业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高端装备、能源化工、移动通信、北斗导航、国产航母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调目标 调方向

  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间,我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仅要服务于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而且更要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更加看重促进国有资本更好实现其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的“做优目标”。

  第一,调整目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之中。从体量上看,国有经济的资产规模稳步提高,国有资本总量持续增长。国有资产总额已经由2008年的416219.2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2338667.2亿元,年均增长17%;国有资本总量由2008年134365.5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658777.7亿元,年均增长15.9%;2019年,国有企业户均资产为10.8亿元,是2008年的2.8倍。但是,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尚存不足。总体而言,国有经济调整较好地实现了“做大”目标,但还没有很好地实现“做优”目标。因此,“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首要目标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第二,调整方向。

  从产业结构来看,国有经济应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等。国有企业要通过构建重大自主创新的生态系统,发挥技术创新引导作用,实现对关键技术和先导技术突破,进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引领作用。

  从区域结构来看,国有经济要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区域结构布局需要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与民生目标,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国有经济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经济海外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国有企业“走出去”应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布局,开展技术、资源和产能合作等。二是国有经济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国有经济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加快绿色发展、培育一批先进的制造业集群,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强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推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加快“中部制造”向“中部智造”转变,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支持东部率先发展。三是推进央地合作。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经营理念及信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央地合作,通过资金对接、产业对接、技术对接、智力对接,双方可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从而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繁荣。“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央地合作要提升对接项目的精准性,采用合适的央地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央地合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各地也需要加大协同发展力度。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建立了一体化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打造重大问题协调与重大项目对接等平台,探索国有经济跨区域合作。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国有经济需要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跃进。“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要加快实现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突破,实现技术自主、自立,并以技术进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跃升。一是引导国有资本加快从部分低端传统产业领域退出,转而投向先进技术领域,以整体提升国有企业的产业链技术水平,增强国有企业对产业链发展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更好筑牢国有企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产业基础。二是引导国有企业继续去产能与优化资源配置,做好过剩产能与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三是借助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借助管理创新强化效率优势,借助商业模式创新创造新体验、新价值,使那些具备强大竞争优势却仍处于传统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领先地位。四是鼓励国有经济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迈进,实现在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跃升。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应继续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产权结构调整和布局结构优化。有必要重塑国有企业的产权模式,继续深化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化、通信、煤炭、钢铁等国有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主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有经济改制重组,进而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在人力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科技型国有企业开展员工持股,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等骨干员工持股。

  三条建议助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提高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方面需要加强国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国资国企内部改革系统性和配套性。结合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推动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进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按照国有企业使命和承担目标责任性质的不同,国有企业可以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类,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治理和改革。在追求国有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上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而实现国有经济动态优化与平衡。另一方面,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需要更加注重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协同性。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形成兼有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率的市场结构,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等各方面要求。

  第二,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作用,引导国有资本服务国家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战略部署,首次提出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并明确提出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要求。因而服务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根本职责使命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作用的要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重组整合、改制盘活、混合所有制、基金运作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国有资产流动性,使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聚集。“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平台作用,需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市场化机制调整国有资本流向,围绕功能定位和战略任务进行产业投资、资本运作和股权管理。

  第三,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

  现阶段我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应该看到,在于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供给方面依然有所不足。当前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显得尤为重要。从短期来看,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可以补短板和强弱项,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从中长期来看,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可以科学统筹、协同攻关,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抢占科技创新竞争的制高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花样翻新 类型不下50种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仍需加力

花样翻新 类型不下50种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仍需加力

在新技术、新业态出现的同时,电信网络诈骗持续上演“变种记”。

·网跨千年,村中有“数”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