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遏制噪声污染 需要防治并举
2022-02-22 作者:张玉胜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小区旁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窗外的广场舞音乐过于喧闹,隔壁装修的电钻声此起彼伏……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被各种各样的噪声困扰。前不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受访专家、学者表示,新法的实施将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更多新招实招,还静于民。

  我们生活的城市日益喧嚣,噪声污染几乎无处不在。世卫组织发布的《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将噪音危害列为继空气污染之后的人类公共健康第二杀手。噪音污染不仅让人烦躁、睡眠差,更会引发或触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进而减少人的寿命。新版噪声污染防治法着眼于防、治两个层面,势必有助提升噪声污染治理效力。

  修改前的噪声污染防治法着重强调“超标+扰民”两个条件,即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已干扰到他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但这种“超标”在实践中却难以把控,有些噪声领域甚至没有噪声排放标准,这显然不利于普通老百姓的监督与维权。此次修改增加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的表述,就把遏制噪声污染的砝码加在了施害者一方,只要建设单位应采取减振降噪措施而未采取措施,且干扰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既可被认定为“噪声污染”。此规既有效减轻了举报者的举证责任,也有助于倒逼噪声始作俑者的主动作为。

  就防的角度而言,在技术层面实施减振降噪措施不可或缺。许多建设单位在实践中探索出不少切实有效的招数。比如,用金属隔音板单元构筑全封闭声屏障,以阻断传播和接收层之间的通道,将噪声隔离在声屏障之内;采用定向声技术,将声音集中于特定区域,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在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中已将噪音治理纳入视野,着力提高对基础设施选址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以减少新的噪音污染增量,等等。

  修订后的法律完善了政府责任,同时加大了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噪声污染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将被约谈;企业应对工业噪声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向社会公开,违者将遭受罚款,甚至被责令停产整治。

  遏制噪声污染也是人人有责,每个人都不能只当看客和局外人。公民除自觉减少噪声排放外,还需强化监督意识。对任性排放、干扰生活的情形,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护佑宁静空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连带赔偿上亿 “花瓶”独董有了硬约束

连带赔偿上亿 “花瓶”独董有了硬约束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月共有51家次A股上市公司公告独立董事离职,对比去年1月的39家次和前年1月的27家次,今年1月独立董事的辞职数量明显增加。

·开往春天的山城列车

改革举措添动力 头雁效应激活力

改革举措添动力 头雁效应激活力

2020年4月启动的“科改示范行动”是继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后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

·中国诚通:优布局调结构激发国资运营新活力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