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是人民的选择,遵义会议则是历史的选择。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遵义会议的召开以主动求变的精神扭转了劣势,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传统中国礼仪之中,有男子二十而冠的说法,即男子年满二十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为弱冠。而遵义会议则是我们党弱冠之礼的标志,虽然在当时的情形下,中国共产党力量薄弱,但是通过遵义会议的召开向世界昭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勇往直前……这些都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经验。通过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和观看遵义会议影视片,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那段光辉始发的历史。红军长征没有经验借鉴,共产国际对中国当时的情况也了解不详,然而在当时那种前有追兵命悬一线的情形之下,能够沉着冷静,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的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是了不起的,而这也正是我参加此次活动所感悟到的遵义会议精神。
作为遵义人,骨子里那种红色基因是油然而生的,从小就听父辈们谈起,我们遵义是名城,是红城,是转折之城,也曾数次走进这栋民国小楼,但都没有这次感受来的深切。特别是在陈列馆看到那张年仅25岁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第一位师长洪超的照片时,我震撼了,这位牺牲时与我年纪相仿的先烈,在那个年代做出了伟大的选择,将生命贡献给中国革命,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精神是永恒的。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他们朝气蓬勃,理想坚定,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为改变当时中国的现状付诸一切,克服千难万险、转战十几个省区、长途跋涉二万五千余里、粉碎敌人围追堵截,最终走向胜利。作为青年政法干部,我辈当不忘历史,开拓进取,寻着先烈们的足迹拼搏向上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政法姓党,红是底色,只有政法队伍忠诚纯洁可靠,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生长在遵义的青年,同时又是遵义政法队伍中的一员,我将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激发力量,敢于创新,咬定目标,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增强思想、政治、行动自觉。踏实做好教育整顿每一个环节要求,与英模看齐,检视自我,以年轻人的朝气和态度紧跟时代步伐,在新时代履行好职责使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长征,当我们跨过改革开放、脱贫攻坚这些“长征”后,迎接我们的便是乡村振兴,我们当铭记历史,不负韶华,积极进取,在我们这代人新的长征路上勇敢拼搏,一往直前。(绥阳县司法局 熊浪)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