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个京东618刚刚落下帷幕,超3438亿元的累计下单金额再度创下纪录。而无论京东订单如何暴涨,京东物流始终在背后提供着稳定的履约支持,92%区县和84%的乡镇实现当日和次日达,这一数字无出其右。
这是京东物流优秀能力的其中之一,但最让人关注的还是近期被提及最多的新标签——一体化供应链。这家企业5月28日赴港上市,6月11日被调入港股通,最新市值为2546亿港币,未来的核心赛道正是一体化供应链。
为何是一体化供应链?半年前刚刚上任的京东物流CEO余睿接受媒体专访,讲述了京东物流当前和未来十年的重点战略方向。
京东物流新赛道引发投资人关注
京东物流的上市前景究竟如何?投资人心里都会有杆秤。
在京东物流超过245亿港元的募资额中,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投资人:一位是手握千亿美元规模的软银愿景基金创始人、软银集团创始人兼CEO孙正义,另一位是长期重仓科技股的ARK基金创始人,被称为“女版巴菲特”的“木头姐”(Cathie Wood)。
京东物流CEO余睿在上市路演中和“木头姐”对谈一个小时,后者在京东物流IPO时下单,获配380万股,这是ARK基金第一次参与公司的IPO投资。孙正义的愿景基金更加积极,成为京东物流IPO最大的基石投资者,出资6亿美元。
如今的中国物流快递市场,比以往竞争更激烈、更残酷,背靠拼多多的极兔速递用极低的价格在一年多内迅速占领市场,致使快递网点们几乎已经无钱可赚;一向走高端路线的顺丰也陷入价格战旋涡,今年一季度亏损9.89亿元,这是顺丰上市十年以来首次亏损。
京东物流被孙正义和“木头姐”看中,绝不仅是因为在残酷的快递红海竞争中能杀出一条血路,而是因为京东物流给物流行业找到了一个新方向——一体化供应链。
余睿表示,与当前所有的物流行业企业都不同,京东物流既拥有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和长久投入形成的科技能力,同时还拥有天然的商流基因和独特的行业洞察。一方面,京东物流服务19万企业客户,给它们提供包括仓储、门店配送、售后退换货等全环节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京东物流还能干咨询公司的活,不仅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进行行业分析并匹配供应链规划,还参与到全局的商业计划中,帮助客户实现收入增长。
简而言之,京东物流可以参与到客户的整个决策,用供应链的视角对各个环节进行审视,思考怎么帮助客户实现全局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
新CEO首次传递“解耦”战略思路
选择一体化供应链赛道,和京东物流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据了解,京东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07年,京东开始自建物流,以追求更快的时效和更好的服务;2017年,京东物流将自己打造的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向整个社会开放,不再是仅仅服务京东;2021年,京东物流上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基于自身的能力,京东物流刚开始开放的时候,首先选择了快速消费品、服饰、3C电子等自己擅长领域的头部客户,目的是在行业里树立标杆。像服务京东一样,京东物流给这些大客户提供包括从商业咨询、库存优化、全国网络规划、仓库管理、运输配送以及退换货等全套服务,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的定位由此形成。
据了解,在一体化供应链中,京东物流从企业客户的前期销售预测环节就开始介入,并基于销售预测,进行品类分布、库存安排;销售开始之后,及时满足退换货需求,畅销时快速补货,滞销时迅速处理库存。比如,京东物流帮助安利的库存周转天数降低了大约30%,这意味着在销售额不变的情况下,安利在库存上需要储备的资金大幅减少;再比如,与京东物流合作之后,斯凯奇所有电商订单的加权平均交付时间减少了约5个小时,提升了效率和消费者体验。
公开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的一体化供应链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的2万亿元增长至3.2万亿元,如果一体化供应链从头部客户辐射到腰部,怎么办?经过长期思考,今年4月,余睿召集公司中高层,首次传递了“解耦”的战略思路。
“解耦”是一个程序设计中常用的词,本质是把过去一体化的东西模块化,将这些模块通过一个固定通道(即接口)进行结合,而接口的两边可以自由定义。对外,在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客户时,京东物流像服务京东一样,为大客户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将此前服务头部客户的能力拆解成不同的模块,按需组装提供给规模更小的客户,报价更低、更标准化;对内,则提高效率,降低运作成本。
用云服务理念支撑一体化供应链
余睿将供应链的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1.0阶段,公司更多是以人力操作和运营管理为主,被动接受客户需求;2.0阶段,公司开始参与到客户决策的过程,以供应链全局的视角对中间所有环节进行审视,改善效率改善,降低成本;3.0阶段则发展为类似云服务的模式,解耦拆分之后又可以按需灵活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