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数百位中外顶尖专家热议全球科技创新
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
2020-11-01 作者: 记者 钟源 上海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开幕。论坛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近140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在论坛期间展开讨论,为仍被新冠疫情和其它共同问题困扰着的人类寻找解决之道。

  全球“最强大脑”汇聚云端

  据悉,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期间有130余场科学家独立演讲、70余场主题峰会,大部分活动通过网络同时向公众直播。开幕首日,多场重磅活动便轮番登场。

  “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永恒主题。主题会议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表视频演讲,倡导科学抗疫、共同抗疫。“硅谷教父”、2017年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雷蒙德·斯蒂文斯,诺华集团首席执行官万思瀚,2015年阿尔伯尼医学奖得主谢晓亮,分别就人工智能、科学转化、生物医药和疫情防控等热门科学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科恩伯格、莱维特、姚期智、王贻芳、谢晓亮和斯蒂文斯6位中外科学家,展开“人类共同命运”科学对话。科恩伯格、朱棣文亮相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态度大师讲堂,分别就人类共同未来社区、支持青年成长发表主题演讲。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文的演讲采用了最新的360度全息技术,虽远隔重洋,却宛如现场。

  在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前沿话题讲堂,拍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负责人谢普德·多尔曼、人工免疫系统权威理查德·勒纳、糖生物学创始人雷蒙德·德威克、引力波与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负责人巴里·巴里什,介绍各自所在的前沿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另外,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前沿与颠覆性技术论坛,分别就脑科学和人工智能展开讨论。世界顶尖科学家“共同家园”系列峰会第一场,紧扣当下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聚焦农业与粮食问题。此外,云集各领域领军科学家的纳米材料峰会、量子物质峰会、人工智能峰会等也同日举行。

  专家热议疫情、人工智能

  “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永恒主题。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极端气候和环境事件频发、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当下,其意义更为凸显。正因如此,仍然奔忙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欣然应邀发表视频演讲。

  钟南山院士高度赞扬了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可以聚集这么多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实属不易。他也强调了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之际,有一个平台来持续有力地聚集科学界的客观理性声音非常有必要,这能够为人类指明科学应对疫情的道路,帮助世界早日走出疫情的阴影。

  钟南山在演讲中说“今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的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很多人甚至为此奉献出他们的生命。我看到各国的同行连续在昼夜之内奋力推进各项病毒检测,疫病的防治,疫苗的研发等等,这都是最好的告慰牺牲者的方式。”钟南山院士表示科学家的确是有国籍的,但是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他作为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中的一员,在这几个月里见证着各国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卓越的工作。而他也相信任何国家的科学事业,尤其是基础科学的领域,最终都应以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

  “硅谷教父”、2017年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雷蒙德·斯蒂文斯,诺华集团首席执行官万思瀚,2015年阿尔巴尼医学奖得主谢晓亮,分别就人工智能、科学转化、生物医药和疫情防控等热门科学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轩尼诗在演讲中例举了很多人工智能在过去10-15年的革命性突破:“在自动驾驶上,原本模模糊糊的概念现在已经能够落地,每年都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在车祸中丧失的生命以及车祸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医疗诊断上,我们能够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来做非常多的诊断;在机器翻译上,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可以突破语言的障碍,阅读更多的文献、接触更多的新闻。”轩尼诗指出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挑战是如何打造出性能超强的计算机。他认为摩尔定理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登纳德缩放比例定律的生效。因此轩尼诗认为我们需要转变思路,不再依赖半导体技术的突破,而是需要做出特定领域的专业处理器,让它能够运行任何代码。这样就相当于构建了人工神经网络,“通过赋能于人工神经网络,人类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斯蒂文斯教授则谈起了转化医学。他认为只有不断地推动基础科学和倡导国际合作才能将科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汇集全人类的智慧一起进行生物医疗的研究,才能生产出成本低廉的治疗方法,让细胞和基因的疗法,以及生物药品在全球范围内为大家所共同使用。”

  万思瀚先生则着重说明了创新对药物研发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今年基因编辑的获得诺贝尔奖就充分展示了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物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Emmanuelle Marie Charpentier)和珍妮弗·道德纳( Jennifer Doudna)的顶尖基因编辑技术——‘基因剪刀’对众多主流新药研发会有重大的影响,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中欧班列“长安号”提速扩线   力推“一带一路”贸易合作

中欧班列“长安号”提速扩线   力推“一带一路”贸易合作

七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不断提速、扩线,实现常态化运行,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黄金通道"。

·解码柳州螺蛳粉:从路边摊到近百亿产业

数字动能夯实贵州隐形冠军增长后劲

数字动能夯实贵州隐形冠军增长后劲

贵州在一些制造业细分领域存在着国字号隐形冠军企业。在数字化升级的新赛道,这些企业逐渐成为地方经济抗风险、稳增长的中坚力量。

·科技赋能守住亿吨“大国粮仓”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