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多措并举稳就业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首页 >> 正文

中国海油多措并举稳就业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4-10 作者: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4月10日,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面对疫情给就业及脱贫攻坚带来的挑战,中国海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要求,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多措并举稳就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海油力量。

  扩招:增加对口帮扶县市就业岗位

  面对疫情给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海油追加高校毕业生引进专项计划,年度计划引进1900人,较2019年增加58%,其中对口帮扶县市贫困大学生“点对点”招聘由原计划的150人增至250人,是去年计划人数的4.2倍,招聘范围扩大到近五年毕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并适当放宽院校层次、专业对口、英语水平等招聘条件。同时,增加扶贫县市农民工专项招聘计划,新增就业岗位向贫困劳动力倾斜。

  3月30日,中国海油发布定向招聘实施方案,成立由人力资源部、扶贫办、各招聘单位相关人员及挂职干部组成的工作团队,全力推进招聘计划落实。甘肃夏河县、甘肃合作市、内蒙古卓资县、海南保亭县、海南五指山市、西藏尼玛县等6个对口帮扶县市的招聘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有268名大学生报名应聘,签约103人。

  稳岗:扶贫车间及时复工复产

  生产设备轰鸣作响,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车间里工人们戴着防护口罩,裁剪、缝制、包装,一批批劳保用品进入生产流水线……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临潭县,中国海油建设的个人防护装备生产车间已经有序复工复产。

  甘南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中国海油与当地企业共同出资1000万元,在临潭县建成了以工服、工鞋等劳保用品为主要产品的扶贫车间,解决当地人员就业76人,其中贫困人口38人。

  扶贫车间是当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中国海油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第一时间推动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的影响,在稳定就业的同时保障当地群众的收入。目前,甘南扶贫车间已进入稳定有序的生产状态,订单只增不减,原材料按时送达,成品按期发货,生产工作井然有序,防疫、扶贫两不误、两推进。

  此外,在西藏尼玛县,中国海油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14个乡镇保洁员就业项目,为全县8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在内蒙古卓资县,中国海油通过“公司+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累计解决就业1371人次,人均增收2220元。

  培训:提升帮扶地群众就业技能

  在扩招与稳岗的基础上,中国海油还通过开展对帮扶地群众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技能,实现就业增收。

  在6个对口帮扶地,中国海油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产业,组织农村电商、旅游管理、有机产品认证、农村专业合作社管理与运营、医疗卫生等多种技能培训。

  在甘肃合作市,中国海油以高原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为依托,大力支持高原藜麦种植和“九色甘南行”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同时,先后举办5期电商培训,累计培训234人,多名受训人员成为精通电子商务的行家里手。在西藏尼玛县,中国海油组织天然饮用水生产操作、工程机械驾驶及操作、汽车驾驶和医疗卫生等培训,已有228名受训人员上岗就业。在海南五指山市和保亭县,中国海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了红茶、油茶、山兰米、忧遁草、百香果种植和藤编、槟榔黄化病防治等技能培训,仅槟榔黄化病防治培训一项就培养出80名技术达人。

  下一步,中国海油将抓紧推进贫困家庭大学生、贫困农民工定向招聘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培训体系,继续投入500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定点扶贫县市开展各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带动就业,让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好政策“看得见”,更要“摸得着”

好政策“看得见”,更要“摸得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受到较大冲击。有关人士建议:各地的减负政策接下来要更细更实;可以积极尝试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破解贷款难,畅通融资渠道。

·通往“春天”的道路,开了

四年坚守 东方电机迎“未来工厂”

四年坚守 东方电机迎“未来工厂”

经近四年攻坚克难,在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德阳,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3月25日正式通过国家工信部专家组验收。

·中国太保:“巨轮”转型 守护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