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岗意愿明显增强。各地可抓住这个时间窗口,鼓励他们返岗就业。可针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出台一次性创业补贴、贷款贴息、所得税减免、创业风险补偿等政策,适度放宽注册场地、经营资质、土地占用等方面的审批条件。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笔者认为,可增强农村的就业吸纳能力,综合施策,发挥好农村在稳就业过程中的“缓冲池”作用。
从目前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岗意愿明显增强。各地可抓住这个时间窗口,鼓励他们返岗就业。同时,还可以鼓励就近就业创业,让务工人员看到更多择业机会。一是支持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聚焦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产权制度等领域进一步释放改革信号,鼓励社会资本“下乡”。二是完善转移就业衔接机制。加快推动社保关系资格互认和无障碍转移接续;放宽外来人员在城市购房、落户、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条件。三是建立人才发掘遴选机制。对返乡创业就业的本科以上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参照大学生村官有关政策,在继续深造、职称评定、公职岗位录用等方面给予一定优待;加大村“两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返乡优秀人才的吸纳力度。
从中期看,可扩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带动民间投资和社会就业。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特别要聚焦信息网络、智慧体系、冷链物流、电子交易等服务型设施,扩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这不仅能迅速带动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还有利于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确保城乡之间发展机会公平。在这一过程中,可发行专项债或采取“专项债+PPP”模式筹措建设资金,减轻财政短期支出压力。
从长期看,可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带动返乡就业创业。近年来,农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但产业生态还不成熟,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机制,为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要扩大后续培训力度。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计划,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域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致富能手、专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推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民住房财产权、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林权等有序流转和担保融资;鼓励发展农业保险、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完善涉农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支持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机构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长周期的普惠金融产品,更好满足农村创业主体个性化融资需求。三是制定农村创业优待政策。可针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出台一次性创业补贴、贷款贴息、所得税减免、创业风险补偿等政策,适度放宽注册场地、经营资质、土地占用等方面的审批条件。
农村地区成为社会就业的“缓冲池”,有利于缓解疫情导致的摩擦性失业压力,又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