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的团圆 共同的使命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首页 >> 正文

分离的团圆 共同的使命
——湖北抗疫一线家庭素描
2020-02-06 作者: 记者 徐海波 武汉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春节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分离”却成了一个群体今年春节的主题。他们不能与家人团聚,坚定“逆行”,坚守岗位。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自同一家庭,奔赴不同的岗位,却担负着同样的使命。他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一刻都不敢松懈,只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这场阻击战。

中建三局一公司现场安全工程师魏巍在雷神山医院工地 受访者供图

  雷神山与金银潭的相互守望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武汉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抗击一线,活跃着许多“夫妻档”,他们奋战在疫情防护的不同战场,既是相濡以沫的伴侣,也是抗击病毒的战友。其中有这样一对90后夫妻,丈夫魏巍来自中建三局一公司,是雷神山医院工程的现场安全工程师,妻子彭景是武汉市武东医院的一名护士,支援在金银潭医院疫情防控一线。

  “照顾好孩子,我去一线支援了,勿念!”1月19日,彭景主动取消春节休假,回到工作岗位,主动请缨从武东医院外科抽调到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防护。

武汉市武东医院护士彭景在金银潭医院 受访者供图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在此次肺炎疫情中承担着重症病人救护任务。彭景被安排负责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输液、生命体征观察、标本采集、生活护理等工作。她每天需要穿戴口罩、护目镜、一次性医用手术等防护用具,进行双层防护。由于医疗物资紧缺,为了节约防护服,她经常7小时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长时间的密闭工作,手套上的防护液腐蚀了双手,耳朵和面部都是护目镜和口罩的勒出的血痕。“救人是天职和使命,接到任务后我毫不犹豫。”瘦小的彭景坚守岗位,没有任何抱怨。

  大年三十,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几个大字在茫茫黑夜中闪烁着红色的光芒,楼外一片寂静,楼内繁忙紧张。此时正值彭景的大夜班,看着手机里不满一周岁孩子的照片,来不及和家人互相问候,她便熟练地穿戴好防护用具赶往病房,那里还有8名重症患者等着她进行抽血。身为妻子、女儿、妈妈和媳妇等几重家庭角色,却不能陪在家人身边是她最大的遗憾,但是在医护战场,她明白自己只有护士一个身份。

  “既然选择穿上白大褂,我就要尽好保护神的职责,救好一个病人,就能守住一个家庭的幸福。”彭景说。

  “咱爸妈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放心好了,老公在雷神山医院陪你一起战斗!”1月25日,魏巍给妻子彭景发去一条微信,就急忙赶往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作为一名建设工人,当听到要加紧建设雷神山医院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向公司报了名。

  为尽快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武汉市决定迅速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身为医护人员的家属,魏巍更是深知这个工程的重要性。

  “口罩戴好,安全帽不要取,一个个过来量体温……”这是魏巍与工人们的交流日常。在雷神山施工现场,高峰时期同时作业的工人接近1万,机械设备近千台。沟槽开挖、起重吊装、基坑回填等多项工作同时作业,工作面重合度高,加上工人密集,疫情防护任务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风险。作为现场安全工程师,魏巍需要在4个工区来回巡场,排查现场安全隐患,有时一天连续工作近20个小时,行走4万步以上。

  施工中,总有工人会取下口罩和安全帽,来透透气。却不知道,这一时的疏忽却暗藏巨大的风险。为确保施工和防疫安全,魏巍不敢丝毫松懈,一边督促工人穿好防护用具,一边亲自教工人戴口罩。魏巍自豪地说道。“我老婆是防疫一线的护士,她教我的戴法准没错,大家按我说的戴好口罩,常洗手……”

  日前,雷神山医院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魏巍迎来了新的工作任务。为了确保物料的有序进场,避免现场出现交通秩序紊乱,魏巍需要通过电话协调各工区用料需求,并根据车辆运送物资类别,安排物资车辆按需进场。每天近百个电话,协调并放行车辆近500台。“手机必须半天一充电,不然现场找不到我。”

  “不能在医护战场陪伴你,但是我们雷神山医院建成了就能更好的守护你们了!”面对微信视频里丈夫的表白,彭景骄傲又自豪。医护和建设,两个截然不同的工作,但在这次疫情中,承担着同样的使命。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每一天,这对“夫妻兵”都在各自的岗位争分夺秒完成任务。由于工作时间不同,两人更多的是通过微信留言互报平安。“口罩戴好,及时消毒,勤洗手……”彭景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叮嘱丈夫。在时间方便的时候,两人会进行微信视频,“今天沟槽开挖完成了”“正在进行场地道路建设……很快就可以完工了”“你放心吧,我在这边一切安好”夫妻两人在视频里互相交流工作情况,相互鼓励,朝着夺取疫情抗战最终胜利的目标共同努力。由于工作任务重,两人每次通话都在10分钟左右。

  2月1日,彭景被所属医院召回,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14天。她知道此时丈夫正奋战在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没有时间来问候她。彭景说:“此前老公在视频里对我说,建好雷神山医院就是为了守护和我一样的医护人员……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浪漫的情话”。

  隔离病房外的团年饭

  武汉协和医院是此次疫情防控救护的重点医院。为支援隔离病房,许多科室医生也被抽调过来。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也抽调了2名医生和1名护士。除夕夜,神经外科主任赵洪洋在值班日记中记录下了他们工作的一幕。

  今天是大年三十,要是往年,一定是全家老小围坐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煮着百里透青的饺子,有说有笑,这是中国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

  可是今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武汉协和医院很多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已有8天没与家人在一起了,年三十的团年饭是吃不成了。

  隔离病房值班的沈医生手机响了,妻子说要来给送团年饭。他身上一股暖流涌过,但还是劝妻子别来。现在公交、地铁都不开了,不方便。妻子是走来的,还带着女儿。她把沉甸甸的食物包搁在门外的留物台上,就来到楼外,站在能隔窗看到丈夫的地方,外面北风呼啸伴着雨夹雪,他们隔窗相望,女儿向爸爸挥着小手,不知是雨雪打在妻子眼睛了,还是在流泪,她不停用纸巾擦着眼……这时来给沈医生同事送团年饭的家属也渐渐增多,他们和沈医生妻子一样,放下手中的团年饭后,都站在了沈医生妻子的旁边,隔窗守望着战斗在一线的亲人,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也有儿童,有的是给丈夫,有的是给妻子,有的是给父母,有的是给孙子来送团年饭的。

  沈医生和他的同事们挥手示意让他们快回家去,可他们仍站在那里不舍离去,他们心中有这样的念头,大年三十,不能让战斗在一线的亲人们孤军奋战,即使不能同桌吃团年饭,他们也要守着亲人把团年饭吃完。沈医生和他的同事们挤在相对狭小的窗前,让家人看着他们吃团年饭,心中涌出一个念头,有亲人们的理解与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还我美丽洁净的大武汉。

  夫妻携手点亮疫区的希望

麻城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副主任陈卉在查看系统 受访者供图

  “疫情当前,身为医生,我更有守土‘抗战’的责任。”

  陈卉的手机亮了,一条来自丈夫的未读消息。

  黄冈市麻城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蔡恒,在志愿前往重症感染区轮换的请战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签完字,他长舒一口气,给妻子发去了一条信息,闭眼靠在椅背上休息。

  此前,他已经在发热急诊科连续战斗了多天。由于病患大量增加,麻城市人民医院重症感染区的医护人力资源已紧张到极限。此次疫情,黄冈疫情的严重程度仅次于武汉,而麻城作为京九铁路的重要枢纽,形势十分严峻。不得已,该院决定采取轮换制度,由其他科室的医生志愿报名,临时顶替最前线的战士。

  看到消息的陈卉,眼泪差点掉下来。不能哭,不能哭!她告诉自己,这场仗,自己也不能输。

  她和蔡恒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目前都在麻城工作。她的丈夫在人民医院救死扶伤,而她则在国网麻城市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的岗位上保障供电。这个春节,她本计划同往常一样,和爱人带着孩子到武汉和父母一起过年。

  父母都是老国企职工,在了解疫情的消息后,对陈卉说:“我们自己在武汉会注意,你们安心工作,老百姓现在都需要你们!”

  陈卉的心中无法平静。在武汉的父母,在医院发热科室的丈夫,还有家中才六岁的儿子。万一谁有个闪失,这个家怎么办?陈卉不敢去想。

  陈卉的公公,也是一名在新疆服役过的老党员。面对不安的陈卉,他安慰道:“蔡恒也是18年的老党员了,你要相信他。我们是老了,但我们都曾为国家奋斗过、付出过。作为党员,你们安心好好工作,才能保护好我们,保护好阳阳。”

  这是一个红色的大家庭。陈卉2019年7月入党,算是一个“新兵”,但她多年来受丈夫耳濡目染,早已怀有坚定的信仰。疫情当前,她最难以割舍的,是那一份属于女人的柔情和伤感。她舍不得丈夫上第一线,但她必须支持丈夫上第一线——不为别的,国难当头,何以家为?

  深夜,蔡恒轻轻收拾好行李,准备尽快入驻重症感染区,提前掌握情况。陈卉把他送到门口,目送丈夫奔向战场。明天,她也有自己的职责,她参与保障的电力,将源源不断地送到医院最需要的地方。

  春节期间,陈卉坚守在供电服务中心岗位上,充分运用配电网系统实时监测技术,发布监测日志、分析报告等30余篇,为重点防疫区域保电描绘了清晰的运行规律,为一线电力供应提供了关键支撑。

  特殊时期,电力营业厅关闭,供电服务中心成了唯一连接客户的桥梁。不时有焦急的客户打进电话,询问自家停电情况。陈卉与同事们嘶哑着声音,耐心向大家做好解释,安抚好每个人的情绪。她们也与一线的供电所保持紧密联系,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陈卉的桌子上,时常放着一包胖大海,而她的喉咙却始终是嘶哑的。抗击疫情期间,陈卉特地和同事一起,向年前所有投诉的1027位客户进行了回访,在向客户拜年的同时,积极询问他们的用电问题是否解决,在防疫过程中,工作、生活用电是否有困难。

  为了尽量不给抗击疫情用电造成中断,检修人员往往选择在半夜零点到早上六点开工,陈卉的手机里,常年定着几个闹钟:凌晨十二点、凌晨一点、凌晨两点……在她趴在桌上休息的片刻,也时刻要迅速投入工作,以便准时向上传递停电信息,确保检修工作平稳、安全。

  “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成了‘受气包’。”陈卉笑着“吐槽”说,“有时候,客户在家不能出门,一旦停电,心理压力更大,在投诉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急躁过激的情况。陈卉告诉记者,她家楼下就住着一户医生家庭,在城区抗击疫情的一线战斗。就在前两天,他家里用电跳闸了。“由于事发突然,他们给我直接打了电话。身为医生家属,我特别理解此刻用电对他们的重要性。”陈卉说,她立刻通知供电所上门检修。不到半个小时就恢复了正常。

  “我们俩都在麻城生活十几年了,对这里充满感情。虽然很牵挂武汉的亲人,但是我们在麻城出力,也算为家乡做贡献。我之前也害怕过,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身为党员,保护不了百姓,谈何保护家人?”陈卉深情地说道。

  送走了蔡恒,陈卉开始熨烫丈夫的白衬衣。再过几天,她就会按照医院安排,把换洗衣物送到指定的投放点,由专人转交丈夫。她熨得很仔细,窗外的阳光斑驳地洒在她的脸上。

  “今年元旦,我家六岁的阳阳许了一个愿望,就是新年爸爸妈妈都不加班。没想到刚过年,我们就双双食言了。”谈起自己的孩子,陈卉有着一丝丝愧疚。“希望他未来说起2020年的新年,留下的都是骄傲的记忆。我和他的爸爸,都在平凡的岗位上抗击疫情,为了城市恢复车水马龙、欢声笑语,为了所有像阳阳一样的孩子能够快乐成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分离的团圆 共同的使命

分离的团圆 共同的使命

在武汉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抗击一线,活跃着许多“夫妻档”,他们奋战在疫情防护的不同战场,既是相濡以沫的伴侣,也是抗击病毒的战友。

·互联网企业助力抗疫显“硬核”

国企齐发力 同心战“疫”

国企齐发力 同心战“疫”

短短十天时间,一所可容纳1000个床位的医院拔地而起。“奇迹”的背后是国企实力的凝集,是国企人拼搏的结果。

·沈鼓集团:探索以“共产党员工程”提升国企党建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