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获取高温津贴是权利不是福利
2019-06-26 作者: 叶祝颐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夏至已至,全国迎来高温酷暑天气,高温津贴成为关注焦点。有记者梳理28个省份的高温津贴制度发现,上海、安徽、江西等9个省份已上调高温津贴,其中,江苏、浙江、上海3地的高温津贴达到全国最高标准,为300元/月。

  人社部等四部门联合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40℃以上停止室外露天作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35℃以上高温天气室外露天作业及不能采取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应发放高温津贴。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处罚机制,法规精神并没有得到强有力的贯彻。在有的地方与单位,高温作业保护、高温停工、中暑算工伤、高温津贴等劳动者本应享有的权利形同虚设。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机关与大型企事业单位为员工发放了高温津贴,但一些中小型私企没有发放高温津贴。高温津贴差距很大,每月从数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一些企业只是拿西瓜、绿豆汤敷衍劳动者。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劳动者的高温权利呢?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所有用人单位的利润血管里都自动流淌道德血液。几个部门弄一个高温规定,地方提高高温津贴标准,未必就能帮助劳动者兑现高温津贴,落实高温停工权利。

  既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早已生效,高温津贴已经被要求纳入工资总额,劳动者获取高温津贴是应有工资权利而不是一种福利,相关部门就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如果有单位克扣高温津贴,当以拖欠工资论处。相关部门要主动查处违反高温劳动保护的用人单位,督促用人单位高温天气停工;要认真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做到件件有回音,严格依法依规处罚违规单位;对侵犯劳动者高温权利的用人单位,可以考虑将其列入信用黑名单,提请媒体曝光,增加其违规成本,促使用人单位尊重劳动者的高温权利。

  如果有关部门执法缺乏刚性,对违规用人单位不能形成威慑力,对高温津贴的重视只剩下“以通知落实通知,以文件落实文件”,保护劳动者的高温权利或许会成为一句空话。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快递从制造业“抢人” 宁送外卖不进工厂

快递从制造业“抢人” 宁送外卖不进工厂

“年轻人不愿意到实体中去做,是认为实体没有前途、压力大、苦又脏,现在不少家庭小康了,也不愿孩子去工厂。”南通祥泽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凡明说。

·“砂霸”成患 黑恶势力祸乱砂石市场

漕河泾开发区打造科创服务名片

漕河泾开发区打造科创服务名片

漕河泾开发区内迄今累计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已达112家,成为高科技企业云集的科创沃土。

·国家电网:一路走一路播种光明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