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黎锦:从大山深处走向海外的文化图腾
2018-04-27 作者: 记者 伍鲲鹏/海口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身着黎族传统服饰,带着自制的头饰与朴素的耳饰,53岁的符秀英被一群年轻学生围着,用直针和扭针绣出正反两面完全相同的花纹图案。刺绣图案有从人纹图、大力神纹到蛙纹和龙纹,一个个图纹仿佛在诉说着延续千年的故事。

黎族妇女在进行黎锦纺织比赛,欢庆“三月三”。记者 赵颖全 摄

  符秀英织绣的是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黎锦,其纺染织绣的工艺历史已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之一。用黎族织锦和单、双面绣布料制作的黎锦筒裙绚丽多彩,古时黎族女子还会在上面镶嵌上诸如云母片、贝壳片、银片、琉璃珠,穿上镶嵌珠宝的筒裙,行动或跳舞时,熠熠生辉。

  “小时候,祖母曾多次让我学习这门手艺,但我都不愿意,那时我觉得这完全是一份费力不讨好的事。”如今已是黎锦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之一的符秀英说,学习织绣黎锦并非一件很轻松的事,要想当好一名合格的黎锦绣娘,需要下的苦功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黎锦质量的高低首先在于技艺水平,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无法织绣出好的作品。以一幅30-40厘米宽的黎锦为例,如果图案比较简单,一天能织50厘米左右,如果图案比较复杂,一天只能织20厘米左右,而织一套完整的女士黎锦服饰则需要2个多月。织绣黎锦还需要长时间摆弄大大小小几十到上百个竹片工具,千丝万缕中一针一线都不容差错,这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

  繁琐的技艺也使黎锦在传承中并非一帆风顺,其纺染织绣的技艺一度濒临消失,最严重的时候只有不足千位老人掌握着这门技艺。

  本着保护、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宗旨,中国于2003年启动了全国范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被列入第一批重点保护试点,并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到传承中。

  “我已经学了一年半黎锦,刚开始织一个图案要半个小时,现在只要两三分钟。” 在黎锦织绣培训班上学习织锦的女孩吉琳琳说,“知道这个培训班之后就立马报名参加了。刚开始同学们觉得太难了,都不敢报名,看到我越织越熟练,他们也开始学了。”

  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让黎锦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这门传承千年的技艺正走出大山,成为走向海外的文化图腾。

  “前几年我曾带着一副还正在绣的作品出去旅游,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两个美国在华留学生看到了我的作品,马上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以18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份半成品。看到两个外国人看着作品眉飞色舞的表情,我才真正意识到黎锦在海外受欢迎的程度。”符秀英说。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现场,身穿东方黎锦旗袍的礼仪人员令人印象深刻。融入了更多中国元素后的黎锦旗袍,让旗袍和黎锦这两项非物质文化在传承发展的道路上开辟出了新坦途。论坛上,千年黎锦在面向世界的外交小镇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让参会的四海宾朋惊艳不已。

  “黎锦的纺染织绣技艺在海南已有了很多传承人,作为传承人之一我有责任把这门技艺传下去。”符秀英说,传承黎锦纺染织绣的各种技艺需要更多人一起来共同努力,让黎锦走向世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工业互联网提速遭遇四大“梗阻”

工业互联网提速遭遇四大“梗阻”

由于缺资金、缺标准、缺安全和缺人才等行业痛点的存在,工业互联网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渗透率仍较低,部分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转型意愿不强,行业布局仍面临诸多“梗阻”。

·个体运输户遭遇“挂靠陷阱”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