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良资产新一轮盛宴开启?当心风险警惕泡沫化!
2017-12-01 作者: 来源: 中新经纬

  伴随着企业去杠杆和市场化去杠杆的持续推进,不良资产投资正在成为资管行业的“新宠”,不过众多业内人士认为,当中的资产泡沫已逐步显现,应提防非理性繁荣。

  “逆周期的好生意”

  在当下“资产荒”的大背景下,不良资产被视作“逆周期的好生意”。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各领域积聚的风险不断冒泡,金融业风险增大,不良率也逐步攀升。

  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蛋糕究竟有多大?在11月30日的“《财经》(博客,微博)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上,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主席张晓琳表示,2015年初,银行的不良贷款再次出现了快速的增长,有多家机构预测,在整个周期下的不良资产的存量会高达10万亿,逼近20万亿。

  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1.67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不良率1.74%。业内人士认为,商业银行通过处置不良资产盘活存量的需求十分巨大。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指出,今后2-3年内,不良资产总量仍会在合理范围内缓慢上升,其处置出清还有一段持续过程。

  “4+2”格局初现

  此前,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是一个高集中度的行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华融、长城、东方)雄霸市场。

  2016年10月,银监会出台文件放宽地方AMC限制,允许每个省级政府设置地方AMC的额度上限为2家,且对外受让的主体不受地域限制。至此,国内不良资管行业国家队(四大AMC)与地方诸侯(地方AMC)争流的“4+2”格局初现。

  今年以来,地方AMC更是迅速扩容。据投资者报梳理,截至10月12日,地方AMC注册成立家数达到43家,包括15家正在筹建的,地方AMC将达58家,算上原有四大AMC,国内AMC数量将突破60家。

  不过四大AMC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赖小民在此次财经年会上透露,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本轮不良资产市场,累计收购不良债权近1.2万亿元,市场占比合计达到80%以上。

  一名地方AMC公司的负责人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相比四大AMC,地方AMC大多经验实力不足,主要优势在于和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目前通道业务占大头。

  警惕非理性繁荣泡沫化

  近期,不良资产处置包价格居高不下,不良资产处置利润空间也逐渐收窄。

  据某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相关负责人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透露,部分地区的不良资产包本金折扣率已经超过了六七折,而此前两三折才是常态,这样一来基本上就没有赚钱的空间了。

  赖小民分析称,抵押资产价格走高,缺乏经验的非专业的新型投资者,虚高的预期回报率,市场无序竞争都是不良资产价格飞涨的因素。

  从一级市场看,商业银行利润压力大,追责严格,最大限度留存不良资产处置利润诉求大。“目前多数地区竞标时,都采取多轮报价的方式,有的甚至达到十几轮报价,引发资产管理公司的激烈价格战,推高了资产价格。”赖小民称。

  从二级市场看,越来越多民营及境外投资者参与进来,争相角逐不良资产市场,如贝恩资本、橡树资本、黑石集团、孤星基金等,民间线下资产管理公司已超过百家。赖小民认为新型投资者在估值、市场判断方面缺乏专业判断,导致非理性报价,推高了资产价格。

  赖小民此前在多个场合强调国内不良资产市场有泡沫。多名业内人士也判断称,不良资产市场的泡沫已经显现,非理性繁荣过后必然面临一轮洗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海淘热”持续倒逼中国“品质革命”

“海淘热”持续倒逼中国“品质革命”

“海淘热”已从奢侈品扩大至日用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部分制造业有效供给的缺失,对中国产品提质升级已形成步步紧逼之势。

·金融资本大举进入住房租赁市场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近年来,这类预付式消费陷阱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