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资开放新政近期有望密集落地
在华外资呈现新动向:思科、通用电气等高端制造龙头密集增资
2017-12-01 作者: 记者 孙韶华/王攀 北京 广州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业内获悉,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全国推广、放宽外资准入等政策有望近期落地,外国投资法立法进程也在加速推进。一系列政策利好预期使得外资尤其是高端制造外资企业更加看好在华投资前景。

  事实上,近期高层就外资开放频频发声,新一轮外资开放路线图已经跃然纸上:在外资准入方面,将继续深化制造业的开放,除极少数的敏感领域外,其他制造业的外资股比、业务范围等将逐步放开。与此同时,相对滞后的服务业开放也将加快步伐,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将成为开放重点。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此前介绍,我国将在2018年6月前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试点工作。此外,还将逐步放宽包括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

  在外商投资法律层面,历时近三年的“外国投资法”有望加快立法进程,并正式出台。商务部条约法律司投资法律处处长蒋成华此前介绍,立法将做到“五个突出”:突出扩大开放;突出简政放权;突出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突出对外商投资的促进和服务;突出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

  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方面,我国11个自贸试验区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设立外资企业的时间由过去1个月减少到3天左右。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内试行的负面清单也将在全国推广。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将成为吸引外资政策的重中之重。我国将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依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

  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明确自2017年1月1日起,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有利于发挥外资对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积极作用,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

  近期,浙江、天津、重庆、陕西等地均出台关于吸引外资企业总部落地、投向高科技领域等方面的政策。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郑建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广东省真金白银抓外资,先进制造业引资增长明显。“现在开放的目标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总量和规模的扩张变成调整结构带动可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支撑,都需要涉外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他看来,下一步重点还是要改善营商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同时,也在酝酿出台更有利的外资配套政策,包括总部基地、高管人才的奖励政策等。

  一系列政策利好预期也增强了外商投资企业的信心。以广东省为例,据介绍,去年至今,美国高通深圳创新中心、苹果和英特尔南方研发中心、通用电气亚洲生物科技园、思科万物互联智慧城等一批高端欧美外资项目落户,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广东省与欧美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合作向高端拓展。此外,近期美国思科、通用电器、沃尔玛,德国西门子、巴斯夫、欧绿宝等一批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已对粤投资或意向投资。

  近期,全球领先的专业财务服务机构玛泽(Mazars)集团在京与我国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完成联合。玛泽集团主席菲利普·卡斯特纳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市场对玛泽集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此次联合恰逢其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前景投信任票。”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中国总裁张文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亚马逊所关注的中国跨境电商领域,近年来,各项利好政策纷纷出台,如发展和扶持跨境电商综试区和保税仓建设、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再次延长以及通关便利化措施的试点和实施等,再加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落地,都为亚马逊跨境电商业务以及中国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更大发展空间。

  “这些积极措施体现了中国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吸引外商投资的态度。相信这些政策的贯彻实施能进一步改善外企在中国的运营环境。”她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不良资产市场爆发或暗藏风险

不良资产市场爆发或暗藏风险

市场竞争的加剧助推不良资产包价格居高不下,行业存在泡沫已成业内共识,市场参与者需警惕其中暗藏的风险。

·“海淘热”持续倒逼中国“品质革命”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近年来,这类预付式消费陷阱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