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台崛起的路线图
2017-11-29 作者: 郑渝川 来源: 经济参考网

  平台作为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模式,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谷歌、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腾讯都是世界级的平台企业,而近年来还涌现出优步、爱彼迎、滴滴出行等对于传统行业形成了强力挑战的新型平台企业。这些企业或专注于某一个独特的行业和市场,或跨多个行业但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竞争逻辑,深刻的改变着商业、经济和社会。

  平台是基于外部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价值创造互动的商业模式,通常会致力于建构开放的参与式架构,并确定一套独有的治理规则。过去,商业的主要形态是管道形态,即形成一个创造和传递价值的过程,从供应商到顾客需要经过多道关口,这其中,渠道主导者往往会形成所谓的渠道霸权。从管道到平台,供应商、平台、用户等各方的关系更趋复杂,并且,不同环节也都可以创造、改变、交换价值,形成一套复杂的平台价值矩阵。

  平台商业模式的出现,很快让过去的管道模式陷入困境,不仅在于前者更可能创造价值,而且平台本身还创建出更多的数据回路,让用户与各方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这一模式成功的让网络效应被最为有效的激活。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由三位全球著名的平台研究专家联合撰写。第一作者杰奥夫雷G.帕克现任达特茅斯大学工程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兼数字经济创办人,马歇尔W.范·埃尔斯泰恩是波士顿大学信息经济学教授兼信息系统部主任,而桑基特·保罗·邱达利则创办了平台思维实验室创始人兼CEO,也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平台战略组织联合主席。

  这本书主要致力于解析如何有效的切入不同行业以建立平台的体系结构,并从平台上线、盈利模式、平台开放的标准、平台治理、平台的衡量指标、平台战略、平台监管等视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不同于其他平台战略、平台模式主题的图书,这本书在各章节中较为具体的阐释了涉及领域、理论、商业行业的概念,以大量具体的企业实例加以说明,实操性强,能够让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读者较好的理解。

  在谈到平台体系结构时,书作者指出,平台设计的根本原因在于核心交互,核心交互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参与者、价值单元和过滤器。优步的可用车辆列表、电商平台的搜索后商品列表,等等,都属于价值单元;而看价值单元是经过过滤器处理后传递给消费者的,过滤器是经过算法处理的工具。书作者认为,平台设计必须注重发挥平台的吸引、促进、匹配功能,以领英等企业案例进行了说明。

  平台模式如何击败、颠覆传统模式?书作者给出了三种方式,首先是资产与价值的脱钩,最典型的就是爱彼迎、优步、亚马逊等,这将有助于吸纳大量的用户以生产者角色进驻平台;其次,可以以中介重构的方式体现,如YouTube等视频网站所扮演的角色;第三,市场集合,即将无序的市场集合起来,创造效率,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亚马逊集市、阿里巴巴等。书作者也指出,原先的管道企业也完全可以通过采用平台战略和模式,转型为平台,如耐克就已经通过并购及整合原有的供应商,转换为平台企业。

  推出一个新平台,或是经由过去的管道企业转型为平台企业,“华丽登场”的方式颇为重要。书中给出了平台上线的八种方式的建议,包括捆绑式策略(背负式策略),即新平台与另一个已获广大用户接纳的平台进行连接,比如PayPal就曾捆绑在eBay的网上拍卖平台之上;精英策略,提供奖励以吸引成员中的重要用户加入平台,比如微博等平台都曾用丰厚的奖金吸引明星用户入驻,成功的带动了大批粉丝用户追随。在此基础上,平台必须努力获取由网络效应创造的价值,实现盈利。书中指出,平台必须首先找到网络效应中的价值所在(分别相对于供应商和用户等主体而言),然后摸索出能够被各类主体接受的盈利方式,包括收取交易费、准入费、增强型介入费用、增强型内容管理服务费用。

  平台必须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但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界限,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非常明显,封闭可以是通过设立规则,令一些潜在用户望而却步,或成为重要的竞争门槛,将对手排除在外。书中第7章借助多行业案例对平台经营如何把握开放性进行了解读。而在书中第8章,书作者谈到了为避免平台运行出现乱象,应建立提升价值和促进增长的系统化治理策略,这其中包括平台智能自我治理原则等。

  在全书结语部分,书作者认为,平台商业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信息敏感型行业、不需扩展性需要人来把关的行业(如零售业和出版业)、高度分散的行业(最典型的就是优步、爱彼迎等行业)、信息极端不对称行业(例如二手车行业)最可能成为平台崛起的领域。书作者分析了教育、医疗卫生、能源、物流与运输、劳动和专业服务等不同行业平台的成长可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近年来,这类预付式消费陷阱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