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大原则”是管理消费金融业务的精髓
2017-11-23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网

  本书作者在书中提到:“如果有更多的金融从业人员阅读本书,并将书中提炼的消费金融管理原则有效地应用于业务中,2007年的金融危机则有可能避免。”以我将近二十年的从业经历来看,本书确实是管理消费金融业务的真经,而且我也认为合理应用该书提炼的原则确实可以避免类似2007年的金融危机。

  我回国两年后,看到国内蓬勃发展的消费金融热潮,大量机构和专家纷纷基于不同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回想起在美国第一资本银行(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工作时本书给我和同事的重大帮助和指导,于是在工作之余,我将本书翻译后献给国内的同行,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实践,助力国内消费金融的发展。

  本书的作者总结了从业35年的金融实践经验,并结合了顶尖咨询公司和行业领先企业的案例撰写。“数据驱动”是贯穿本书的核心理念,“五大原则”是管理消费金融业务的精髓:

  第一,风险收益平衡原则。消费信贷的目标不应只是减少坏账,而应该是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损失或坏账风险。利润最大化是比减少损失更合理的业务目标。

  第二,未雨绸缪的业务规划原则。良好的规划对业务管理至关重要。规划首先应该确定如何赚取利润,其次应制定详细的落地执行方案及风险规避措施。在获客和账户管理时的良好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催收和核销中出现的问题。规划具体包括确定产品的形态、如何吸引好客户并规避坏客户,以及为实现利润目标而设置的信贷流程等。

  第三,通过概率进行管理原则。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特点是业务量大,但笔均额度较小,因此需要通过统计模型等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概率预测从而实现风险管理。通过概率进行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而不是试图杜绝坏账。必须注意:通过概率无法预测特定个体的表现。

  第四,通过业务指标体系管理原则。设计、开发并使用准确反映当前业务实际现状和预测业务发展趋势的业务管理指标体系,是管控消费信贷业务的关键。通过管理指标体系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处理问题。

  第五,权责清晰的风险管理原则。公司的风险管理可以每个人都是风险管理者也可以由专人负责整个机构的风险检查与协调。无论选择哪种管理模式,首先公司必须有真正懂风险管理的专家,其次需要明确清晰地定义各个部门每个职级的风险权责。

  本书前几章先后从金融产品定位与设计、信用评估与审核、潜在客户营销、已有客户管理,以及催收的战略和战术方法等业务全流程的角度,介绍了各环节具体的管理原则和操作技巧,并以邮件营销、房贷和基于场景的消费信贷,及车贷和商品贷等实际应用为例,介绍这些原则与技巧的具体应用。后续几章介绍了消费金融管理的核心——产品利润分析,以及管理监控指标体系构建和组织架构建设。最后一章总结了经济衰退期的消费信贷管理思路。本书既有高屋建瓴的决策指导,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技巧。

  当然,本书中介绍的部分案例和方法有可能在国内不适用。比如,通过邮件营销是美国金融产品获客的最重要方式,其原则与方法可适用于国内白名单营销场景,但邮件并不是国内消费者的普遍通信工具,因此具体技巧不可照搬。此外,由于房产对消费者的重要性,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房贷监管政策,因此在处理房贷业务时可以参考本书技巧,融会贯通、因地制宜地应用。另一个重要的差异是国内央行征信覆盖人群仅8.8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人群只有3.8亿人,而且难以获得历史时点的征信数据,这大大增加了国内金融机构使用征信数据的难度;美国具有完备的征信体系,三大征信局可匿名提供客户在法律许可的历史时点的征信数据。本书中讨论的信用评分基于传统的评分卡,未涉及大数据、机器学习、AI等新技术。尽管如此,本书介绍的基本原则依然是普遍适用的。

  本书介绍的“数据驱动”理念是我曾供职的Capital One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Capital One是一家主要经营信用卡、车贷以及存款的银行机构。它在短短30年内就从一家地方银行的信用卡部发展成美国前五大信用卡发卡行和第四大汽车贷款机构,在世界500强公司中排名112位。其崛起的奥秘,就在于数据驱动决策。早在1988年,里奇·费尔班克(Rich Fairbank)在创立Capital One时就认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坚信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是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前瞻性的战略使数据思维渗透进了公司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产品、客服、风控、企业文化、内部沟通等,该理念帮助其渡过了2007年金融危机,并助力其成功崛起。我本人于2001年加入该公司,先后设计和实现三代Capital One的核心信用审批模型,首次将复杂机器学习模型运用于信用决策,并率先在业界建立了精准价值评估系统,大幅提高了数据驱动决策的深度和广度。

  美国消费金融产业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战后人口膨胀、消费观念转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因素,美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从1950年的250亿美元发展到2015年年底的12.22万亿美元。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消费金融持续推动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同时催生了完备的征信体系和监管制度。当前美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已经非常完善,覆盖全美近85%的人口,并且在全面的征信体系基础上实现了三大巨头征信局之间的数据共享,为整个征信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通过串联金融信用数据、消费数据及社交数据等各类数据,征信体系评级的科学性大幅提升。当然,美国消费金融在发展历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诸如发展之初经历了大规模的欺诈危机,以及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政府、机构以及消费者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比于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国内于2007年首次提出消费金融概念,在2015年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激增到19万亿元。据艾瑞咨询预计,到2019年,国内的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41万亿元。可以预见国内的消费金融在不远的将来有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国内消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积极借鉴并吸取美国发展历程中的实际经验,实现弯道超车。

  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也呈现出风控难、坏账率居高不下以及用户群体极化等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前国内的信用数据及体系不完备,尤其是消费者在某一历史时点的金融信用数据、消费及社交等数据难以获取。希望通过像我目前所在的天创信用服务有限公司等第三方征信公司以及同业的共同努力来不断完善国内的征信体系,提高消费金融业务和风控管理水平,使消费金融真正普惠大众。

(文章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消费金融真经》,作者:[美] 戴维·劳伦斯,阿琳·所罗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金融业步入深度开放期

金融业步入深度开放期

根据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日前发布的信息,我国将大幅放宽外资进入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等金融行业的投资比例限制。

·网贷“易容术”:借新概念行骗防不胜防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近年来,这类预付式消费陷阱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