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首页 >> 正文

深水区改革需要攻坚克难的任务及改革的实施逻辑
2017-11-03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网

  中国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每迈出一步都要经历无数曲折。目前的中国改革,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了改革的深水区,即改革的攻坚克难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攻坚克难的任务有: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央企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克服所有制歧视让非公经济平等进入市场和参与竞争,加快形成现代化竞争性市场体系,推进资源产品市场化改革,深化财税金融和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并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经济改革发展到完善新体制阶段,必须有行政体制改革,其中主要是政府改革的配合,还要有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的配合,才能真正建成比较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

  转型以经济改革为引擎

  转方式、促转型,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2012年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同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共16个方面、60项改革、336个改革举措,并明确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该《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表明中国改革已重新出发并进入新阶段,即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

  改革蓝图宏大而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仅经济领域就满是亮点。经济领域的改革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特色。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今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今后无论是全面建成惠及全国14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是到建国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本上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都要求我们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破除各种各样体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各种社会活力和企业活力,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能够更好地持续下去。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虽然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增长,但至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GDP仍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 300元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3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8 249万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任务还很重。我们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目标就是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是基础,物质财富的增加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使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物质财富有大幅度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转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长期粗放扩张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面临转型,即从追求数量扩张规模到追求质量、讲求效率转变的迫切任务,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方式,核心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靠理论宣传、完善政策法律法规等效果不大,主要靠深化改革,形成激励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这里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主要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要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和生态损害成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各个市场主体竞相通过创新驱动增强活力和竞争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公平共享等。一句话,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力争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还体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改革的牵引作用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要求市场经济的法治化,从而带动民主法治等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方兴未艾。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直接带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等领域改革的深化,并要求进一步推进科技、教育改革与之相适应,要求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体制。

  另外,政治等方面的改革也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比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就要紧紧抓住政府改革这个关节点,改变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过多、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太多、审批太多,而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保护环境方面又做得很不到位等状况。政府改革和职能转换,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经济活动法治化,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十八大以来,由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提高了中央权威,为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所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并不是不重视其他改革,而是为了更好地全面深化改革。

  一般预计,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势头,中国有希望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本文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作者:张卓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大数据提升中国人工智能“比较优势”

大数据提升中国人工智能“比较优势”

我国应加快培育对外核心竞争力,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对国外实现“换道超车”。

·“双十一”大考将至 各式新零售短兵相接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居高难下,保健、理财、婚恋等处处有“坑”。

·出境游保证金藏“跑路”风险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