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不敢开窗户”到“休闲好去处”
——六盘水市水城河变迁见闻
2017-07-10 作者: 记者 向定杰/贵阳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尽管天空中飘着小雨,但河边步道上行人依旧不少。这是记者在“江南煤海”贵州六盘水市水城河边看到的情景。

  而此前雨季,洪涝灾害与水质恶化曾使两岸居民深受其害。“以往全是淤泥,每次一涨水,洪水退了,堆满了白色垃圾,还有刺鼻的臭味。”在河边住了10多年,每年汛期家里都会被大水“光顾”的居民霍永莲说。

  “上世纪60年代起,水城河就是城市防洪排涝以及生活、工业废水的排放大通道。”该市水投公司董事长赵泽回忆,“像极了老舍笔下的‘龙须沟’,连窗户都不敢开。”

  在当地许多上年纪的老人眼中,曾经的“母亲河”两边是田,“水特别清亮,放牛娃在里面洗澡。”但后来随着城区扩容,沿线面源污染加重,水城真的成了“水城”。

  尴尬的局面下,各方要求尽快治理的呼声日益高涨。“曾几度作为市里当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3月又被列为贵州省环境保护十大污染源治理清单。”六盘水市环保局副局长魏嵬介绍。

  “刚接手时,感觉压力特别大,后来一想,只要清淤后,把沿线那些排污口管起来,自然水就会变清。”赵泽表示,水投公司作为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方,估算总投资24.7亿元,其中河道治理占21.8亿元,剩下的2.9亿元建污水处理厂。

  “20公里长的河道,我们全部实行雨污分离,截污沟直接将生活污水送到厂里。”站在八个巨大的长方形曝气池上,污水处理厂厂长曾勇说。记者了解到,这还只是一期工程,每天满负荷运行,处理能力可达到10万吨。

  “你看这上面冒着泡,凑近点还有一股味儿。”曾勇说,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完全能达到一级A标。而整条水城河,多个监测断面水质也从过去的劣五类跃升到了三类。

  如今,走进中游的一段,岸边步道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绿化带草木繁茂,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石栏杆正在安装。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央,河畔已然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漫步的不二选择。

  “水城河既是一条生态河,更是一条景观河。”水投公司总工程师王光鹏介绍,在不同的路段,选用了不同的树种,分别打造“夜郎”、“三线”等不同的文化主题,实现四季常绿、四季有景。

  “变化真是大!不担心被水淹了!”昔日臭水沟的华丽转身,赢得了市民的频频点赞。6月1日,六盘水首部地方性法规《水城河保护条例》也正式实施,再次为“母亲河”撑起了一把生态“保护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南方基金

上海自贸区“试验田”效应显现

上海自贸区“试验田”效应显现

以上海自贸区为龙头的中国自贸区战略,从“追赶”变成“挑头”,从对标国际到自主设计,这是自贸区建设面临的新情况。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困扰苹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