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打榔舞”展示非遗魅力
2017-06-14 作者: 来源:

  崇左市天等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天等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0年,天等县《打榔舞》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1年5月又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预备申报名单。2014年,天等县被授予“中国打榔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打榔,也叫舂堂、打砻,是壮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自娱性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流传于广西西南部壮族地区。据唐代刘恂所著的《岭表录异》记载“广南有舂堂,以浑刳为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粱。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由此可知壮族打榔在唐代时就已经颇具规模。打榔舞蹈以其独特的民族个性和民族风格,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普及性,不但在广西区内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东南亚等地区具有一定影响。

 
 天等县打榔舞

  天等县素有“打榔舞之乡”的美称。世代相传的“打榔舞”是当地壮族祖先创造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唐代武德年间至北宋靖康年间,天等地区的壮族先民为酬谢天公地神赐予的福泽,并祝愿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国泰民安,而创造的一种用于酬神、还愿、祭祀、娱乐等活动的民间舞。

  打榔舞主要道具为木榔,是用一根长约六尺、直径二尺的大木凿制而成的大木槽。表演者不分男女老少,有二人对打、四人对打、多人交错对打等多种方式。

  “壮家木榔壮人敲咧,振臂挥杵敲起来啰……”当《打榔舞》的音乐响起后,每人用一米多长的木杵有节奏地敲击榔壁、榔底和榔边,动作欢快有力,节奏稳重,声调若鼓,闻于数里,以此表达壮族人民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吉祥的祈求和渴望。

  为挖掘天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弘扬壮族民族文化精神,2012年3月天等举办了“千人打榔舞”大型民俗舞蹈比赛。大家载歌载舞,以形式多样的“打榔舞”反映天等县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同时,天等县还在天等镇稻香村建立了壮族打榔舞传承基地,壮族打榔舞这一民俗文化活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2014年,天等县荣获“中国打榔艺术之乡”。2016年“壮族打榔舞”获得自治区文化精品项目立项。

  2017年4月20日,天等县在县城天椒广场举办了第二届“千人打榔舞”比赛。此次“千人打榔舞”比赛活动内容丰富。既有开场的原始打榔舞、少儿打榔舞表演,也有重头戏千人共同表演打榔舞的壮观场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南方基金

资本强势下乡弥补“三农”历史欠账

资本强势下乡弥补“三农”历史欠账

相当部分流转土地的“接盘手”,是城市工商企业主和县镇村三级干部,或者是他们与本地种养大户的联合体。

·煤电矛盾再度加剧或引发连锁反应

高收益投资?当心非法期货交易

高收益投资?当心非法期货交易

不要迷信高收益投资渠道,不要被所谓“专业投资人”“职业操盘手”所欺骗。

·电信诈骗现“低息贷款”新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