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发展服务经济 增进人民福祉
2017-05-11 作者: 夏锋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的价值体现。2016年12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从现实看,无论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还是不断满足人民的现实需求方面,都对我国服务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加快推进服务经济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举措。

  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为服务经济提供巨大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而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找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创造新的增长点”,离不开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的总

体判断。

  1.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84221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7.8%,占GDP的比重达到51.6%,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服务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0.8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将达到58%左右,初步形成服务制造化和制造服务化相融合、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由此,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需要强调的是,服务业主导不是不要工业,而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工业转型,通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提质,使我国工业发展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优势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2.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

  从消费总量来看,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2015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总规模有可能扩大到50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5%~70%,基本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从消费结构看,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有可能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将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农村居民服务型消费需求比重将提高到35%左右。13亿人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不仅会为我国服务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空间,也将为我国实现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3.城镇化结构正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站在新起点,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城镇化实践证明,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度日、破坏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未来5年~10年,是我国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达到50%左右,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城镇化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水平越高,服务业占比就越大。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进程。一方面,人口集聚、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商贸、餐饮、房地产、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等生活性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人口素质的提升,为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

  4.开放结构正由货物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

  这几年,对外贸易整体处于低速增长状态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明显。2016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8%,比2015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4.2%。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占贸易总额比重将达到20%以上,初步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将我国服务业主体置于全球大市场中,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倒逼我国服务业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我国服务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此促进我国服务经济的转型升级。

  服务业市场开放牵动转型发展全局

  在2016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目前,我国服务经济发展不仅滞后于工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也滞后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人口城镇化进程。我们认为,增强服务产品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关键在于服务业市场开放。

  1.服务业市场开放影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

  无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开放转型,都离不开服务业市场开放。例如,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大以研发、物流、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推动力;破解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需要以服务业市场开放扩大服务型消费领域的投资需求和投资空间,促进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动态平衡;实现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需要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使13亿人的服务型消费需求的潜在竞争力成为现实的国际竞争力。

  2.服务业市场开放滞后是市场化改革的突出“短板”

  (1)市场化程度低。有数据显示,我国工业部门80%以上是制造业,属于高度市场化部门,而服务业约50%左右仍被行政力量垄断。(2)对外开放程度低。从国际经验看,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发达国家对服务业的限制一般比较少,约在30项以内;发展中国家会多一些限制,但一般也在40项以内。而在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的122项特别管理措施中,有80余项针对服务业,远高于国际一般水平。(3)服务水平低。由于服务业市场开放相对滞后,难以提供现代化的服务产品与服务标准,制约了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导致国内服务型消费外流的问题逐步凸显。仅2017年春节,我国出境旅游超过600万人次,花费达1000亿元。(4)服务价格较高。在价格管制、缺乏有效竞争的情况下,不少服务业领域价格居高不下。以电信为例。根据Akamai公司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的宽带平均上网速度全球排在第91位,仅为韩国的18%。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的3~5倍。

  3.以服务业市场开放释放服务经济活力

  (1)服务业领域蕴藏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市场逐步放开,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的势头加快,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健康为例,“十三五”期间,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市场消费总规模将高于医疗消费总规模,健康服务业市场潜力高达8万亿元。(2)以服务业市场开放释放社会资本活力。由于服务业市场开放度不高,我国民间投资潜力远未释放。2016年,我国服务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2%,在三次产业中最低。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资本活力的释放。(3)以服务业市场开放拓宽国内投资渠道。从目前的情况看,稳增长需要投资,问题的关键是投资要有市场、要有效益,要立足长远。这就需要突出消费的导向作用推进投资转型,扩大有真实需求的服务业投资比重。

  以服务业市场开放赢得经济转型与对外开放的主动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出,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对外投资体制和政策,激发企业对外投资潜力,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内经济转型历史交汇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是赢得经济转型与对外开放主动的关键所在。

  1.以破除垄断为重点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

  (1)推动服务业领域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未来5年,要把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与服务业市场开放相结合,逐步将服务业领域的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为社会资本留下更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将服务业领域的国有资本主要配置在公共服务领域,使国有资本能够更多地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在公共服务领域作出更大贡献。(2)全面推进垄断行业向社会资本开放。全面实现自然垄断和竞争环节分开,在自然垄断部分强调国有资本主导,在竞争性环节对社会资本放开。(3)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重点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开放。区分基本公共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服务放开市场。非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大力引入市场竞争来扩大供给、提升质量;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也要探索市场化手段提供,通过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鼓励企业和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

  2.推动国内服务业市场开放与服务贸易开放的融合

  (1)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与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相互促进。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融合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一方面,服务业市场有序对外开放,使服务业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另一方面,服务业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领域。(2)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数量。自贸试验区除了在负面清单管理上先行先试,更重要的是,把握我国经济转型大趋势,尤其是服务经济快速发展大趋势,在服务业市场开放上先行一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负面清单中对服务贸易的限制范围缩小到40项左右。(3)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自贸试验区扩容。推动一批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特区和跨境产业园区升级为自贸试验区。创新开发模式,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业市场开放上加大力度,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贸易基地。结合当地需求,在境外合作贸易园区内推行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便于企业的跨境贸易活动。把以跨境金融服务为重点的服务贸易作为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深化经贸关系,构建合作共赢的周边大市场。

  3.提升“一带一路”中服务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已经展开。但总体来看,服务贸易远滞后于货物贸易及企业“走出去”进程,滞后于产能合作的实际需求。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额仅占贸易总额的10%。重货物贸易而轻服务贸易,贸易自由化程度比较低,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居高不下。未来,在深化产能合作的同时,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的国际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重在推动服务业市场开放相关的政策与体制调整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强调,“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未来5年,在服务业市场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同时,需要着力破题服务业市场开放中面临的各类政策性与体制性矛盾。

  1.实现服务业与工业使用要素的政策平等

  以土地价格为例。2016年四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商服地价为6937元/平方米,是工业地价的8.9倍。服务业用地长期高于工业用地,不仅不利于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与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服务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此,鼓励地方试点,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大幅降低服务业用地价格,采取过渡式的办法逐步缩小服务业与工业用地价格差距,争取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服务业用地与工业用地“同地同价”。

  2.实现服务业领域体制内外政策平等

  (1)实现体制内外人才政策待遇平等。一是实现体制内外人才评价政策平等。全面放开体制外人才职称评定门槛,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在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平等政策。二是实现体制内外各类人才保障政策待遇平等。实现民办机构人才在户籍迁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机构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2)实现体制内外政府采购政策待遇平等。除明令禁止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采购的项目外,其他领域政府采购项目均向社会资本开放,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

  3.放开服务业市场价格

  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服务业价格。完善垄断行业价格形成机制,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逐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公共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区分基本公共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服务,对其实行不同的定价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可以由政府通过管制形成较低的价格,但非基本公共服务可以放开价格管制。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南方基金

机器人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将出

机器人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将出

。“在经济整体不太景气,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的情况下,我国机器人产业一枝独秀,引领了制造业的发展。”

·辽宁“事转企”激活国资超千亿元

“到付”快递成诈骗新渠道

“到付”快递成诈骗新渠道

互联网时代,网上购物受到消费者青睐,可层出不穷的诈骗“陷阱”却随之而来。

·“免费促销”背后几多“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