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新年献辞]新动能昭示新经济
2017-01-03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时序更替,又到一年回顾展望时。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阵痛,来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剧烈。

  迎面而来的2017年,国际国内金融、商品、贸易市场的种种不确定性,令人不能不联想到历史天际线上空那一只只“黑天鹅”的阴影。

  这,似乎是一个令经济学家们难言乐观的年景。

  然而,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开启新的视野,柳暗花明中展现的又是一番新景观:

  ——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或“+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金融和经济生态;

  ——信息科技进步催生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已经进入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活;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开始重塑传统工业生产线;

  ——围绕北斗导航构建的产业集群,正引领中国高端制造业向纵深推进;

  ——以滴滴打车、Airbnb、摩拜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突破重重阻力,风靡大江南北;

  ——“城归”们——外出打工积累了见识、经验、技术、资金、渠道的新一代农民,批量回到新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播种和耕耘新的憧憬;

  ……

  种种迹象显示,预示新经济的新动能,正在中国大地悄然萌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此做了趋势性注脚:2016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保持10%以上的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至52.8%,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单位能耗同比下降5.2%;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1%,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

  萌动的新芽,难免遭遇冻土压迫,春寒摧残。要让新动能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满园春色,需要全社会的精心培育与呵护。

  新动能期盼“改革红利”,“改革红利”呼唤新的制度供给。

  一个好的制度供给,无外乎“赏罚分明”四个字。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是高效率的市场化奖惩机制。只有充分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才能促使各种要素流向引领发展方向、社会需求旺盛和经济效益最高的地方。毋庸讳言,虽然全面深化改革紧锣密鼓,但阻滞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种种障碍依然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角角落落。特别是面对代表技术和需求发展新趋势的新动能,传统的体制机制愈发显得落后、僵化、不宽容,遑论既得利益集团借体制“篱笆墙”卫护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利益博弈。围绕网约车发展的争论和博弈不就很能说明问题吗?正因如此,随着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调整产品与服务供给结构必须与改革体制机制相同步,补产品与服务“短板”必须与补制度“短板”相同步,变革“硬”体制须与建设“软”环境相同步。一言以蔽之,反映生产关系的制度体系必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进步。惟其如此,新动能才能成长壮大,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动能期盼打破垄断,打破垄断呼唤政府更好发挥作用。

  垄断是自由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天敌。打破垄断就要破除各种天然的、行政的、条块的、所有制的特权和壁垒,为要素流动和企业发展铺平道路,为新动能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无垠空间。中国新一轮发展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能源变革、互联网大潮相交汇,更与市场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相交汇。这种交汇与融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不可阻挡之势挑战和冲击着地缘的、民族的、关税的、政治的、制度的乃至文化的边界与围栏。显然,目前国内广泛存在的行政壁垒、行业壁垒和地域壁垒,既不适应这种大交汇、大融合的潮流,也严重抑制了新动能的发育和成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的种种壁垒,往往是借助行政力量实现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主动作为,严格按照“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依法行政,进一步打破垄断,全方位开放市场,为新动能萌芽和茁壮成长营造沃土。

  新动能期盼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急需遏制金融业“脱实向虚”势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业生来就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但在过去一些年里,中国金融业出现了一股脱离实体经济,以钱生钱、畸形繁荣的取向。其结果是金融资产增长大大快于实体经济增长,2012年以来,中国货币扩张速度年均高于GDP增长速度5.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货币供应量连续几年保持12%至13%的增长速度,但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相当大一部分资金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轮番高杠杆炒作,催大了泡沫,积聚了风险。更有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从银行到信托和其他金融机构再到实体经济,造成实体经济成本大幅上升。要切实解决金融“脱实向虚”问题,中国金融业必须树立这样的意识和理念:“钱是用来支持实业发展的,不是用来炒的”,并辅之以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监管约束。银行业如此,证券业如此,保险业同样应该如此。果能如此,则是实业之幸,新动能之幸!

  我们欣喜地看到——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新的制度环境。行政审批项目持续减少,投资审批事项大幅缩减,“互联网+政府服务”等管理和监管模式不断涌现;商事制度改革在全面实施“三证合一”基础上,又启动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投资审批制度和方式不断改进……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创新创业活力日益激发。2016年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了28.9%,平均每天诞生1.46万户新企业。

  国企改革的深化,为新动能释放拓展了新天地。现代企业制度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塑造一个个新的市场主体;打破垄断,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推动要素市场的自由流动;兼并重组大规模推进,淘汰落后生产力,培育新的竞争力……

  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出台。《意见》要求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民营企业家们消除了财产安全的后顾之忧,必将增强投资创业的信心和热情。

  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已经做出规划,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五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伴随春天脚步的临近,带着与生俱来的勃勃生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向我们迎面走来。她预示着中国经济的方向,引领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买买商城

包袱难卸 国企混改遭遇现实屏障

包袱难卸 国企混改遭遇现实屏障

专家建议,在完善规则前提下,国企应成为市场主体,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健全内部治理机制。

试点全面铺开 国企改革“冷热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