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需要再督察
2016-12-06 作者: 常纪文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和地方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一些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对于近期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建立了整改的长效方案。

  ●但所发现的很多问题,出现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已三年的时间,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难度很大,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措施的推进正在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从督察结果来看,在生态文明意识、环境执法、环境保护问责、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发现了比较严峻的共性问题。不仅各地方要反思发展意识、发展道路和职责履行的不足,有关部委也要反思对地方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的不足。

  2016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始推行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中央第一批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结束后,从河南、黑龙江、江苏、宁夏等八省、市、自治区收到的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意见看,反馈的意见比较尖锐,摆出的问题很实,问责也很严厉,对全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有很大的震慑作用,但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各省、市、自治区的高度关注。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取得成绩

  2016年初,首个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省,开始试水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在整个督察工作中,共有31批2856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办结,关停取缔非法企业200家,拘留123人,行政约谈65人,通报批评60人,责任追究366人。督察组代表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督察的主线是核实地方是否走生态文明路线。

  2016年8月,中央第一批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结束后,河南、黑龙江、江苏、宁夏等八省、市、自治区收到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意见,截至2016年11月反馈督察结果时,已有3000多人被问责。其中,河南省2451件环境举报问题已办结,责令整改企业2712家,立案处罚1384件,处罚金额9750万元,拘留108人,约谈618人,问责449人;黑龙江省责令整改1034件,立案处罚220件,拘留28人,约谈32人,问责13个党组织、20个单位和560人;内蒙古共办结环境问题举报1637个,关停取缔违法企业362家,立案处罚206件,拘留57人,约谈238人,问责280人。

  边督边改的效果也得到群众肯定。河南省全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环境质量出现好转势头;江苏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黑龙江省2015年地表水河流水质一至三类比例比2010年提高17.8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松花江流域干流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2016年上半年全省排名pm2.5和pm10浓度均值同比均下降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近40个珍稀濒危物种得到及时拯救,约90%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总的来看,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特别是督察的结果反馈,直面问题,不留情面,让人红脸、出汗,对于提升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一些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对于近期不能解决的问题,建立了整改的长效方案。可见,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了党依党规领导环境保护事业、政府依法开展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人民依法监督环境保护的工作的有机统一,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用中国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中国自己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法治形式,更加坚定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环境保护存在的严峻问题

  2016年5月初,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了河北省督察的结果。11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了8个省、市、自治区的督察结果。从结果来看,在生态文明意识、环境执法、环境保护问责、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发现了比较严峻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各方面的反映来看,也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如河北省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方面重视不够,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在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传导中层层衰减;一些地方的环境质量恶化。河南省不少干部存在诸如短期内牺牲环境换取增长不可避免,大气污染严重主要受地形、降水、风力等外部条件影响等认识上的错误和偏差。黑龙江省工作部署存在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现象,如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省直相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也未对2015年未完成治理任务且空气质量恶化地区实施问责,一些地市环保压力传导不够。内蒙古自治区不少同志不仅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反而认为全区环境容量大,环境不会出问题,很多地方干部没有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财富,一些地区生态破坏情况令人心痛。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推进绿色发展的艰巨性、紧迫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问题。

  二是监管监察不严厉,执法松软现象普遍存在。

  如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建设问题严重;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裕尔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存在违法违规情况,导致部分湿地、草地等被破坏;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开发问题仍然多见。内蒙古自治区89个国家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中有41个存在违法违规情况,涉及企业663家,且矿山环境治理普遍尚未开展。河南省环保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导致部分地区环境形势转差、问题严峻。云南省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中,仍有55个未批先建,虽然出台了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文件,但在具体工作中考核不严,压力传导不够。

  三是一些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甚至环境质量恶化,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如河北省部分河流水库水质恶化明显,滹沱河石家庄和衡水跨界枣营断面201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上升63%和21%,水质恶化严重,群众意见较大。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灌南县化工产业园区企业违法排污问题突出,周边地表水污染严重,七圩闸和大咀大沟化学需氧量分别超过地表水Ⅳ类标准约50倍和8倍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被动推动多,主动作为少,全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之后,36个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中24个尚未动工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云南省的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严格落实大气和水环境治理任务。

  四是一些地区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如宁夏自治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家为露天开采,破坏地表植被,矿坑没有回填,未对渣堆等实施生态恢复。内蒙古矿山环境治理普遍尚未开展。云南陆良龙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陆良县金泰博化工有限公司、云南陆良乐事达工贸有限公司、个旧市超拓有限责任公司硫酸生产线生产规模均小于10万吨/年,属于污染严重应淘汰类生产装置,但省市县三级工信部门于2013年3月却开绿灯,违规为其出具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

  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督察解决

  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措施,只有落地并得到地方的积极响应,才能充分发挥预期的作用。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发现的很多共性问题出现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已三年的时间,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难度很大,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措施的推进,正在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不仅各地方要反思发展意识、发展道路和职责履行的不足,有关部委也要反思对地方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的不足。

  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一些难题而退却,相反地,需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更加稳妥的改革方法,予以统筹解决。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形成、违法行为纠正、促进“三去一降一补”和区域资源的统筹与优化方面,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

  如果可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可以开展以下改革或者创新:

  一是在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可针对负有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职责的部门,尽快启动督察工作,由在地方曾经担任过省级党委书记或者行政首长的人担任督察组组长和副组长,从地方和综合的角度审视这些职能部门是否科学、到位地履行好了自己对全国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责。

  二是开展督察回头看工作。2016年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就是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之前,各地基本上都下发通知要求有污染的企业停产,有的甚至口头要求这些企业等到督察工作结束以后再运行。也就是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看到的很多现象是地方“应急”后的虚相,不完全是真相。有的地方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后,违规的企业暂时关停后空气质量还是不好,于是要求合规的企业关停,甚至要求饭馆也关停,对市民生活影响很大,造成社会的批评。建议督察结束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应当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等工作,既可以防止一些地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可以杜绝地方的侥幸心理。

  三是中央深改组可派人参加所有督察组的工作,在实践中去验证生态文明改革措施的实在性和实效性。不结合实际的,就进一步改革;作用发挥不好的,就健全体制、制度和机制。(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高成本扼杀中国粮食竞争力

高成本扼杀中国粮食竞争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至今,在补短板、去库存、降成本、调结构等方面可圈可点,随之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转型升级带来的磨合与阵痛。

·铆着劲儿熬限购 部分房企现“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