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罗斯福和凯恩斯,是怎样打败大萧条和法西斯的?
2016-11-22 作者: 周知客 来源: 经济参考网

 

作者:埃里克·罗威(Eric Rauchway)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老式的历史学家对学习历史以警醒当代,总是有点畏手畏脚。但在《货币大师》一书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学家埃里克·罗威(Eric Runchway)试图做到这一点,《经济学人》这样评价这本书。

  他的书着眼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933-1945年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以及他如何被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影响。罗威认为,罗斯福动摇了正统经济学,挽救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经济,并使美国能够领导盟军。罗斯福身上有很多值得当今的政策制定者学习的“宝贵经验”。

  罗斯福的激进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一,是大萧条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的公共工程,包括修建桥梁、大坝、公路和学校,以此促进就业(不过研究表明,这些措施的宏观经济效果很微弱)。罗威认为,更重要的是罗斯福在1933年让美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度,在该制度下,流通中的美元数量由该国的黄金储备所决定。这一做法触及了银行家们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但罗斯福坚持废除金本位,增加了货币供给,使经济走出了通缩并鼓励了居民消费。

  “二战”期间,罗斯福同样不畏惧引发愤怒情绪。1941年,他在国会推动了“租借计划”。该法案规定,美国将为其盟友提供石油、食物和武器,而不需要黄金作为回报。在英国很快就耗尽了金条后,罗斯福承诺,一旦战争结束,英国只需要以“某种形式”的回报来补偿美国。虽然这项计划激怒了一部分人——其中包括航空企业家和活动家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他认为美国应该对二战置身事外——但这项金融援助对英国维持战争的努力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的决策者有很多需要向罗斯福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罗威认为,金融危机以来“通货膨胀恐慌”席卷世界,与罗斯福不同,当今决策者拒绝使用激进的手段来拯救经济。但他的这种比较存在争议。美国、英国、欧洲和日本的央行都已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印钱购买政府债券)。和罗斯福一样,他们也适当回避了那些警告他们的行为会导致通胀失控的经济学家。在任何情况下,复制罗斯福的全部政策既不现实也不可取。毕竟,罗斯福在推行这些政策的时候,世界正滑向战争的深渊。

  除了这点不足,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罗威兼顾了对复杂性的充分关注、对经济学的扎实掌握以及令人越快的阅读体验,一般的经济史书籍很难同时满足这三点。书中几乎每页都有一些生动的细节,比如1933年哈佛大学教授费利克斯·法兰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与凯恩斯,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行的有七道菜品和葡萄酒的正式晚宴上,聊得投机,才有了后来的罗斯福会见凯恩斯。

  书的标题有点夺眼球的嫌疑。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角色完全不同,而且凯恩斯除了偶尔几次见到罗斯福,也并不像书里暗示的那样,真的是罗斯福的顾问。然而,就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伦敦和华盛顿经济理论风潮和思想碰撞的那段历史梗概来说,罗威的这本《货币大师》好得不能再好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行政化去钢铁产能遭企业抵触

行政化去钢铁产能遭企业抵触

由于补偿资金落地难、压谁不压谁欠公平透明等市场和政策因素制约,企业去产能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这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农业保险:四两难拨千斤 地方无力配套价格保险

互联网热门应用怎成投资骗局“雷区”?

互联网热门应用怎成投资骗局“雷区”?

在网络股票直播教室学习炒股,却被骗高额手续费;跟着QQ群、微信群里的“大神”投资却损失惨重……

·网购骗术升级 老套路频换新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