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埃弗雷特.罗杰斯的《硅谷热》可以算影响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书。该书分析了当时美国硅谷高科技公司的互联网创业热潮,对中国早期互联网产生巨大影响力。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人们开始系统回顾互联网在中国走过的点点滴滴。
最近,腾讯公司的徐昊和马斌出版新书《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成为国内极少数关于互联网发展史回顾的著作。根据作者多年对互联网亲历、观察的经验,从“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改变商业模式”的思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脉络逐一分析,总结出互联网发展规律,并对移动互联网未来展开畅想,帮助公众认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迁规律,在适应网络社会组织变迁的同时把握变革机遇。
本书没有从具体的事件发展背景介绍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史,只简单地将移动互联网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不同的受益者,依次为移动网络设备制造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供应商以及移动终端制造商。随后,从技术层面分析了互联网网络、硬件、软件和应用在更迭过程的变迁。以网络为例,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兴起推动移动网络取代固定网络,随着移动应用服务供应商的出现,数据业务取代语言业务,紧着,移动终端制造商将可能帮助实现无处不在的物联网。
互联网不仅受限于此,从某种程度说是计算机技术的更迭,更是对媒介的延伸,也因此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出现。以传播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就是信息,媒介即人体的延伸”观点,作者从承载方式、传递效率、传递结果和信息含量四个方面分析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是如何实现延伸的。不过,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传播方式也有许多缺陷,早期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就从中发现一些担忧,如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等多部著作中提出新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新技术推动媒介延伸,而媒介是对人文的回归,本书第三部分就是对这方面的解释。作者从思维方式、时间感、空间感和目标感四个方面分析媒介的广泛传播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创业者又怎样从中发现市场需求,于是商业模式也随之变迁。
移动互联网实现从技术向商业规则的变迁,媒介作为传播的介质,也推动新媒体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总之,这是一个共赢的时代,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需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市场需求和生活习惯,反过来,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消费也会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许有人会问,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在何方?谁也无法预测,但值得肯定的是,套用尼葛洛庞蒂一句话:“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