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郑州成立住宅投资公司垄断经适房和廉租房市场”的新闻,报道说今年7月26号,郑州市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一份通知,正式宣布要组建一家由郑州市国资委出资、房管局负责业务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并垄断郑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市场的建设。公司将按照公司法市场化运作,不增加财政风险和负担,在维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不以赚钱为最终目的。[详情]
    □相关评论
住宅投资公司垄断经适房市场?
  笔者认为,既然保障性住房仍是一种商品,那它最终还是应该交由市场来操作,只不过,在市场操作的过程中,政府不能甩手不管,而是应该采取一切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来保持其鲜明的公益性。[详情]
廉租房建设必须零利润吗?
  廉租房由政府以成本价收购,开发商不能赚一分钱?初看很有道理,但仔细体会却发现不妥:无论是政府采购还是政府救济,世界上多是市场采购,从来不回避生产者合理的利润。公益是政府的责任而不是企业的义务。[详情]
有一种“垄断”让人期待
  在人们心目中,垄断往往意味着暴利和不公,所以对垄断人们历来反感。然而,对于郑州市的这一垄断,我们却充满了期待。这种期待源于,在房价一路高涨的今天,在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楼市上已经失灵的今天。[详情]
关于政府垄断经营保障房的几点建议
  的确,保障房建设只能由政府担责,但同时要承认政府的能量是有限的,而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笔者认为郑州保障房建设可采取两条腿走路:政府完全操控一部分,把另一部分通过政府的公共职能转化给社会。[详情]
公共住宅垄断存三类风险
  公共产品是否涉及垄断是一个伪问题,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原本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如果资金与收益得不到保障,开发商当然没有义务替政府承担这一责任,这也就是保障性住房、以及路灯等市政设施需要由政府提供的原因。[详情]
住房保障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
  在此背景下,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改变目前经适房建造、销售策略,郑州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其思路是,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弥补市场的缺陷,去干开发商不愿干、不可能干好的事,将政府的责任意识倾注到坊间里弄。[详情]
播下龙种,收获的总是跳蚤
  归根到底一句话,太多人还是迷信于行政权力,太希望维持行政权力、强化行政权力,用行政权力包打天下,总以为万事万物存在于一个僵化不变的框架之内,是可以屈服于精英们的意志、可以计算、不可能出任何纰漏的。[详情]
保障性住房:该由谁出面投资建设?
  笔者认为,既然保障性住房仍是一种商品,那它最终还是应该交由市场来操作。只不过,在市场操作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来保持其鲜明的公益性。郑州市政府试图采用垄断市场的手段把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主动性牢牢掌握在手。[详情]
不变色的“红顶地产”方能遮风挡雨
  如果不戴有色眼镜,政府成立专门的“红顶地产”公司,非但没有原罪,反而表现着致力民生的姿态。希望更多的政府,能从郑州这个“反市场”之举获得的掌声中,听到民意的呼唤,得到“有所作为”的动力。[详情]
垄断解决不了公共住宅的供给问题
  市场无法解决或不愿意解决的住房问题,由政府主动出面承揽,我想,首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因为政府只做且必须做仅凭市场和社会自身无法完成的事情。但与此同时,对于进而由公共住宅投资公司逐步垄断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市场做法的合理性。[详情]
地方政府垄断经适房、廉租房市场的喜与忧
  由于饱受垄断之苦,民众对带有"垄断"字样的表述非常敏感。因为垄断意味着供给渠道的高度集中、意味着竞争被抹杀、意味着定价权被操纵,自然,也意味着民众利益受损。民众的这种本能反应是垄断集团长期损害民生、损害其利益导致的结果。[详情]
不宜高估垄断开发保障房的前景
  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本身就是当前经适房与廉租房建设中一个最重要难题。在这样的语境下,郑州政府主动出面,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公司来承揽保障性住房建设,表示将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以赚钱为目的,这样做法无疑体现了政府先进的行政理念。[详情]
    □各方观点
  反方,赵进京,河南省住宅产业商会秘书长,地产界资深从业人士。反方观点、垄断将会导致腐败。
  正方,王广国,郑州市房管局局长,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公司推动者之一。
  河南省住宅产业商会秘书长赵进京:“(垄断)它解决了,经济适用房卖号、倒号等一些弊端这个问题,但是它在财务问题上这个腐败现象是中国独有的,或者说发达国家全世界很难解决的问题。”
  王广国:“这个公司运作体系,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个项目管理中心一样,有一点像个发包人,那么具体的运作还是一些企业在具体做这一块,这里面我感觉好象不存在,不存在有腐败生长的空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