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科技部等22部门印发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
2022-09-15 记者 钟源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科技部等22个部门14日对外发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为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立规矩,进一步规范调查程序,统一处理尺度,使科研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工作更有规范性、更具操作性。

  记者了解到,最新发布的《规则》共7章53条,由科技部会同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2019年版《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进行修订而成,具体包括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项目申请书等八方面内容。

  “此次修订注重与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制度的衔接,而且聚焦问题导向,针对3年试行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作出补充完善,并将调查处理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相关制度规定。”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件的整体框架、基本调查程序和处理尺度不变,保持了稳定性。

  近年来,科研失信行为表现出更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针对新的表现形式,《规则》增加了买卖实验研究数据、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重复发表等7种科研失信行为,并对从事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第三方机构的查处作出规定,细化了违反科技伦理规范的行为,强调以弄虚作假方式获得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或伪造、篡改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文件等均属于科研失信行为。

  对此,《规则》 确定的处理措施种类包括“科研诚信诫勉谈话”“暂停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等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限期整改”“终止或撤销利用科研失信行为获得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等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追回结余资金,追回已拨财政资金”“取消已获得的院士等高层次专家称号,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学术团体以及学术、学位委员会等学术工作机构的委员或成员资格”“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等14项。

  另外,《规则》明确,如果有“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的”“阻挠他人提供证据,或干扰、妨碍调查核实的”“打击、报复举报人、证人、调查人员的”“存在利益输送或利益交换的”“有组织地实施科研失信行为的”“多次实施科研失信行为或同时存在多种科研失信行为的”“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而拒不承认错误的”这7项情形之一,应从重处理。

  《规则》还强调,调查处理应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今天安心多种粮 明天多拿养老金

今天安心多种粮 明天多拿养老金

家庭农场主是目前规模种粮的重要主体,目前,他们大多按照低档次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存在到龄后养老待遇低的问题。

·找准突破口、抢占新赛道——上海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观察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